20061210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在家裏的MSN上掛了這個名字
其實也只是為了富貴在天這四個字
起因是因為我的直屬長官講了一句:
"有本事你自己開一家公司啊~"
所以包含我們總經理在內的所有人
也都需要符合老板的期待
然後我們退到一個只是領薪水吃人頭路的邏輯當中
找出自己可以說服自己或僅只是一個..
表面上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理由

有什麼理性討論的空間嗎
並沒有

所以我們繼續回到一個簡單的情況當中
不斷的欺騙自己
然後每個月可以領到生活所需要的金錢
回家過日子

所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0060928

2006年9月29日

今天才9月28日
先寫好9月29日的日記

8點鬧鐘準時響了起來
和老婆在床上繼續賴床
想起來弄貝果和煮咖啡喝
還是努力的爬了起來

咖啡還是最好的提醒劑
看著一早昨天的新聞
老婆比我先出門上班
我還是坐在榻榻米上一直到9點5分才出門

從塔悠路到撫遠街過民權大橋
左轉到舊宗路接堤頂大道再左轉到公司樓下
為什麼原來停車的地方機車越來越多了呢

等電梯等好久
趕著9點30分之前在門口嗶一下
走進辦公室之前和幾位同事道了聲早
然後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打開電腦

先開outlook MSN FireFox
開IE看看昨天營收的數字後決定先去抽根煙
早上的天氣還不錯
風大了點

準備11點要開會的時程表
手機響了
第一位客人來訪
用最快的速度談完來開11點的會

有點開不完的原因是老板也在場
一一盯著所有事情的進度的同時
我們也不斷的說明和解釋

中午還是沒訂便當
請同事去幫忙買回來
12點半第二組客人來了

談到一半時別的公司來電話
想要討論另一個案子的事情
不知道怎麼拒絕他們
只好先說我在開會等等再回電

和他們談完後可以好好來吃飯了
2點還有一個和協力廠商的會
之前大家累積的恩怨這次要一次解決
有一點點小火曝

好不容易坐在位子上
看了看MSN沒人理我
真難得

4點另一個協力廠商也來了
這場大老板也會出席
但事情總是很難橋
我只是儘可能靜靜的不說話俟到會結束

由於大老板的出現
2點的會中所提的東西又要再說一次
拖拖拉拉的又是快7點了
一天又過去了

好不容易回到位子上
MSN一堆訊息沒回
看了mail直覺回mail
想說可以來測遊戲了
快8點了
沒人上線了

回家吧

突然想起了中午的電話
先回mail好了

騎車還是開車呢
還是騎車好了
可是周末不是會下雨嗎

唉唉...

回家吃了老婆的愛心晚餐
陪著去京華城要關店的生活工坊
買了一些不知道要幹嘛的東西

回家看新聞夜總會
洗澡睡覺

真是充實的一天啊

20060918

美麗島--這首歌

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
是在大學的某個左派集會的場子
(所謂左派只是那種一群會念馬克思的讀書會之類的)
其實並沒有比較感動

第一次的感動是在某個民進黨的場子上
也忘了是哪一次
總之我也是個會因為群眾感染而容易感動的人

胡德夫在施明德倒扁的場子上
又再唱了好幾次
完整的聽完是在電視新聞的轉播上
又想起了當年的感動

---
《美麗島》(漢語版)
◎梁景峰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野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轉載網址
聽歌網址
---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首歌的台灣意識並沒有那麼明顯
胡德夫的歌聲其實加了很多分數
不過比起本來沒什麼政治意含的歌來說
(像是綠島小夜曲補破網天光那種...)
美麗島算是很讚的了

20060909

好像做了一場夢

周四由台北出發去首爾
中午的飛機
大約三四年沒去了
感覺還是有點新奇也有點熟悉

阿扁承諾有指示以假發票報帳
這算不算犯罪啊?

首爾的天氣比台北稍微不熱一點點
住著巴士到了飯店
坐得很好=什麼都很貴
飯店貼心的在桌上放了一隻手機
有打就算24小時的錢
一天500元台幣
上網一天也要600多元
真夠貴的

明天要靜坐了
老婆還在考慮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我還在想應該沒那麼多人吧

廠商的公司在一個很高級的住宅區中
一棟透天的房子
裝潢什麼的也都很高檔
果然是間很有錢的公司

新聞都是靜坐的消息
然後開始各式各樣湊熱鬧的說法
總之大家還是得分顏色

隔天去了新興的大型百貨公司
自己跑去了首爾的劇場街
那個小區大約有3-40家劇場
還拿了千面女郎戲的DM回來
台北如果也這樣
我也許不會在現在的工作上了吧

今年還有機會做戲嗎?
我想很難吧...

和韓國朋友晚上喝了燒酌
周日出發去北京
中午就到了
北京的朋友幫忙來接我
吃了餃子
晚上可怜的同事沒人搭理
吃了他們吃全聚德的烤鴨

明早想去運動游泳
再去靜坐
我可以過得那麼健康嗎?

在北京每晚都去按摩
便宜到想把握機會
幸好沒被北京人灌酒
安然回到台北
回來了才開始覺得累

這個周末也沒法好好休息
因為要靜坐

20060829

行銷文章整理0829

<玩的概念6>想像力的關鍵,專業輸給玩家
<網路趨勢研究>「社群」,下一波網路潮?
吉列與舒適的雙刀行銷 法律也是整合行銷?
<動畫產業探討>從宏廣看台灣動畫的未來
<2006市場報告-22>追蹤金牌台灣啤酒。
鎖定公關主軸和發動全員公關
線上遊戲付費機制新通路
沒有Web 2.0這種東西?

來源:
PC Office電子報
iSURVEY行銷週報
廣告雜誌電子報

<玩的概念6>想像力的關鍵,專業輸給玩家

分析/林正安

一般懂得執著的人是了不起的,他集中資源專注,某種層面來講,容易達到「專業」的程度,在商業的邏輯上,集中資源建立別人不知道的知識障礙,理論上是正確的;可是,未來的商業邏輯與趨勢反而比較鼓勵「想像力」則是為何?因為在同樣是建立商品差異化的前提下,想像力比專業將有更大的市場,現在的市場趨勢是:小眾、快速反應、善變或多樣化,專業固然重要,但是專業缺乏彈性,甚至沒多少時間就變成舊的;想像力則是市場需要的特質,儘管它有容易犯錯的特質,不過在任何市場下,創意都會面臨市場失敗的命運,跟要不要想像力,沒有關係,不可因噎廢食。

有專業又有想像力應該是最好的情況,問題是這種人多嗎?或者說,為什麼我們老是要以「專業為主,想像力為輔」,而以「想像力為主,專業為輔」的想法少被強調?或「不敢」被強調?--「玩」的概念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它走極端,它在應用上沒那麼「乖」,相當不受歡迎,它甚至需要某種程度的反專業或反形式化,才可能達到「玩」的境界,所以專業人士常常玩不起來,否則當初IBM就不會讓微軟搶得作業系統的商機,這種例子商場的歷史很多,而且,目前以「專業為主,想像力為輔」的企業或個人還是比較多,大家採取較保守的策略,因為理論上守住專業,可以守住基本或短期的利潤,讓公司立於不敗之地,所以「想像力」在實際的應用上,是比較奢侈的,而「玩」就更不用說了,叫公司或個人以玩的角度來看市場是很困難的,一來他們沒有這種習慣,二來在大人世界中,玩一直不是一件好事。

筆者認為,想像力之所以不是那麼容易,關鍵就在於玩得不夠,上篇已經談過,玩的深層意義或價值就在於它能觸發思考上的解放,這是想像力的起點,玩表面上被看得一點都不重要,甚至被嚴肅的專業人士斥為無稽,實際上它卻是想像力的關鍵,再加上,消費者的生活型態本身,「玩」本來就很自然--奇怪,企業絞盡腦汁地想市場,崇尚有想像力的員工,為什麼就不會認為「玩」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玩是想像力的關鍵,太自以為是的專業,會把消費者遠遠的拋向九霄雲外。(My email: klar99@pchome.com.tw )


<網路趨勢研究>「社群」,下一波網路潮?

分析/邱高生

網路盛行之後,不管有沒有泡沫化那一段悲壯慘烈的歷史,網路市場依然以其既定的步伐繼續向前邁進,現在稱網路時代,絕非言過其詞,每天到辦公室,可想而知,第一件事大概就是上網看看Email,打開即時通跟朋友Say Good Morning!,這些應該都已經成為網路生活的一種習慣。不只是如此,網路的發展確實也帶出一些新的概念,例如「平台(Platform)」這樣經常被使用的「專有名詞」,可說到處都在引用,Off Line也用,不單單限於Online ,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諸如「溝通平台」、「交易平台」、「學習平台」、「遊戲平台」…等等,似乎「平台」是很好用的語言,而且很容易互相瞭解的事情,什麼東西冠上「平台」都可以。

其實並不一定如此,仔細推究,想要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定義何謂「平台」,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一般的溝通談事情的情況下,反正講的人和聽的人都認為沒有問題,不會有什麼可以爭議的,那也就罷了,可是當我們想要認真地在網路上建立一個所謂的「XX平台」,那可就不能如此便宜行事,「平台」當有更為清楚的定義內涵,不然就會什麼都可稱為「平台」,或者都不是「平台」,那就跟要不要用「平台」 這個專有名詞沒有多大關係,只能說純粹只是名詞借用。

在這些新概念中常被使用的除了「平台」之外,還有「B2B」、「B2C」、「B2B2C」、「C2C」、「虛擬」、「社群」…等等專有名詞也是常常被引用,同樣地我們也想更清楚探討其內函,在一個網路使用環境中,這些「專有名詞」的每一個,可能都蘊藏著相當複雜而龐大的操作模式,並沒有那麼簡單,也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概念都可以詳加探討,以實務的狀況加以考量。尤其是最近在所謂的Web2.0時代,在網路上「社群」這樣的概念,應該是更有必要釐清,而且相當重要,因為如果說Web2.0的技術能夠讓所有的網友輕易地擁有自己的網站,新聞台和部落格,那接下來確實是「社群」經營的問題,如何有意義地串連並導入獲利模式將是關鍵。

在此讓我們先分析一下在網路上何謂「社群」,查一下奇摩的網路字典,當打入「社群」這兩個中文字時,並無此相對應的英文,但「社群」應該是英文Community的翻譯,所以鍵入Community查詢,即可知英文的Community是被翻譯成「社群」或「群落」。可見網路上所談的「社群」是由「Community」引用而來,指的是在網路上一群有相同興趣的人串連在一起,透過網路互相交換訊息,或者其他的互動交流,就像在實体的世界中,住在同一個社區的人,或因某種目的相聚的一群人那樣,例如某一個Night Club。

這樣談「社群」似乎沒什麼網路Online的味道,若我們先導入「平台」的概念,感覺就很Online,首先建立一個網路上的「平台」,透過這個「平台」所提供的互動機制,一群有相同目的的人可以互相交流互動,這時「社群」就算形成,再來就是這些「社群」的串連,形成更大的「社群」,這是「社群」的一種可能的發展。由此說法就可以檢視,像無名小站這樣,裡頭有非常多的個人Blog,可是這些Blog間並不一定都有交流,所以這個「平台」應該要提供某些機制讓一些氣味相投的Blog可以串連起來,促進一些交流。

網路的力量在於「串連」,「社群」將可能是下一波網路潮…


吉列與舒適的雙刀行銷 法律也是整合行銷?

∣文/錢大慧∣

吉列創辦人King Gillette在1895年發明世界第一把安全刮鬍刀,舒適牌刮鬍刀的創辦人Jacob Schick於1921年發明了Magazine Repeating Razor,靈感來自於戰場上的步槍,其可替換的刀片是裝在類似步槍彈匣的容器之中。

吉列與舒適都是長壽品牌,成功之道也完全相同,就是提供能解決消費者難題的商品,現在的問題是近年來他們所提供的商品利益是幾乎相同的,比如刀片數量的增加與電動功能的加入。

刀片從單刀、雙刀、三刀、四刀,乃至最近的六刀,還有電動功能的目的無非是使消費者能刮得更乾淨、安全、與舒適。吉列是領導品牌,一直想在科技上領先,舒適是第二品牌,就一直挑戰老大。

當吉列推出一款電動式三刀片刮鬍刀鋒速3(Mach-3 Power),舒適當然也不甘示弱,也推出一款電動式四刀頭刮鬍刀創4紀(Quattro)應戰。不過領導品牌應付挑戰者的手法當然不會侷限在行銷範疇,吉列宣稱舒適的新產品已經侵犯到Mach-3 Power的刀片層疊設計專利,因此一狀告上法院。

吉列的舉動正顯示出他們很嚴肅看待舒適新產品帶來的威脅,並且會竭盡所能阻擋舒適的進攻。除了企圖在法律上困住挑戰者,新產品也推出了六刀片刮鬍刀(Fusion),所謂六刀是前五刀後一刀,前五刀是刮一般部位的鬍鬚,後刀則是刮除鬢角、鼻下、唇下等部位。兩刀想要置挑戰者於死地。

但是舒適也不是省油的燈,也反控吉列促銷Mach3為全球最好刮鬍刀的廣告誇大不實,也要求禁制令停止廣告繼續播放。而舒芙Intuition仕女除毛刀含潤膚皂讓除毛過程中平順,還具滋潤的雙重效果,在女刀市場異軍突起。

行銷本身除了自己出刀,也需要法律這把刀,行銷真是無所不包,無所不整合,看來法律勢必加入整合行銷之中了。



<動畫產業探討>從宏廣看台灣動畫的未來

分析/王景弘

說起宏廣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不過提起<紅孩兒:決戰火焰山>這部動畫國片知道的人可能就比較多。這是宏廣公司奪得第42屆馬獎最佳動畫片以及第50屆亞太影展最佳動畫片的作品,在94年度也以些微差距僅次於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及陳正道的<宅變>,奪得國片總票房第3名(全省票房超過新台幣800萬元),在景氣低迷的國片市場中這實在相當難得。

因為這亮眼的成績在當時的某報導標題打著「從動畫代工走上自創品牌,宏廣公司成功的打造東方迪士尼。」這句話讓筆者有感而發,東方迪士尼當真有這樣容易打造?西方動畫的技術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以美國動畫大廠皮克斯(PIXAR)來說,他們以一部<玩具總動員1>打開了3D動畫的電影市場,也奠定了皮克斯(PIXAR)的品牌名聲,而日本的宮崎峻動畫雖是手繪動畫但仍享譽國際,他們的創作類型不同,但所創的場景、人物、劇情、技術…每每都能打動人心,讓人為之讚嘆,而回頭看看台灣的動畫。以<紅孩兒>來說,雖說一樣以手繪動畫製作,但在視覺上的感受就不及日本動畫來的鮮明,觀賞過的人應該可以感受到,另外人物的造型以及劇情架構上,看的出來是想要保有我國文化,這種精神固然很好,但是觀眾應該更期待有其它獨具特色的主題與構思,不然諸如紅孩兒、西遊記…,聽起來可能就讓人覺得是老掉牙、老故事、老傳說,通常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沒多大興趣,因此題材除了要國際化,也要重視觀眾對題材的接受度。

根據東方線上2006年版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調查,喜歡卡通類電影/錄影帶的電影類型(複選3項)與9大類職業作交叉,從圖一可以看出在全體1344個樣本裡喜歡卡通類電影的有10%,這數字並不小,平均每10個人就有一個會喜歡。進一步再分析可以發現在國高中職學(N=149)中,高達27.5%居冠,其次是研究所大學專科學生(N=92)也有10.9%、再者專門技術職(N=86)有9.3,其它職業喜歡的比例也都在6 ~ 7%之間。可見動畫的市場在台灣並不是沒有的,而且也相當受學生的喜愛,但問題是他們看的幾乎都是外國動畫片,他們也都只認識非本國動畫品牌,這告訴我們什麼?台灣沒有動畫電影?台灣沒有製作動畫公司?還是台灣根本沒人才?記得宏廣公司董事長王中元說過:「臺灣不缺人才,只是沒有發揮的舞台。」這句話說很正確,的確如此,舉例來說,因拍攝<辛普森家庭>獲得美國艾美獎的導演黨宜心;製片駱麗還有<花木蘭>的美術設計張振益,都是從宏廣出身的。當初要是他們選擇留在宏廣,就不會有這些光環出現在他們身上,人才是不缺,缺的是環境,表演的舞台。


由宏廣身上看到代工走上自製品牌的艱辛,我們可以體會台灣動畫的創作困境。一開始宏廣為了拍攝<馬可波羅>,向行政院開發基金爭取20億元的補助,後來因為未被支持因而腰斬,胎死腹中。之後為了自創品牌,宏廣再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精神,創造第一部由國人自製的動畫電影<紅孩兒:決戰火焰山>,總共花了3年的時間製作,由行政院新聞局補助了1500萬元輔導金,再加上經濟部工業局提供的5000萬元貸款,總計花了1億5000萬元,不過回收的票房仍遠不及成本,雖然如此,但在奪得兩項獎項的振奮下,宏廣公司又再度進行下一部新動畫電影<大象林旺爺爺的故事>。一部動畫的製作成本相當可觀,雖然宏廣因為<紅孩兒>一片得到不少肯定,但因之前幾番波折讓公司營運並不樂觀,再家上紅孩兒的利潤似乎就不如預期,就目前的狀況看來宏廣似乎禁不起再一次的創傷,不過他們馬上又再下賭注,這次的成與敗就看下其票房出來即可知曉。

台灣的動畫業者都是中小企業,想製作一部長片動畫實在太冒險,投資的金錢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回收,運氣好一舉打下一片天,運氣不好可能就一蹶不振了,這些例子都曾有過。因此如果能先從小動畫片做起,也漸漸累積實力與製作動畫的技術,例如本土性卡通節目,就像日本的卡通節目一樣,在國內受到廣大歡迎之後,再擴大到電影,再往外延伸發展,例如:哆啦A夢、柯南、海賊王…等。如此一來成本比較容易控制,資金也能較快回收,最主要的是可先建立國人對該公司的品牌信心,當品牌知名度夠響,需要幫助的時候自然也比較容易得到支持。

不過這些都需要時間來累積的,太過心急反而容易壞了大事。以PIXAR來說在他們製作玩具總動員之前,有長達十年的沉潛。PIXAR在2003年的營收是2億多美金,而在推出<玩具總動員1>之前的1995年是160萬美金,相差一百多倍!靠的就是這十年累積大量的技術與信譽,後來才能夠以兩年出一部長片,每部片子平均五年以上的高成本方式製作長片。由此看來,台灣動畫想要跨足國際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呢!



<2006市場報告-22>追蹤金牌台灣啤酒。

分析/邱高生

每到炎炎夏日又是喝啤酒的旺季,朋友之間不論是在那裡聚餐宴客,總難免要來幾罐啤酒,這種含有5%酒精的「飲料」有點像酒又像飲料,所以稱之為含酒精飲料亦不為過,只是在市場上消費者還是認為啤酒是酒的一種,應該不會錯,可以用來拼酒,也要醉不上道。一般認為當酒精含量在3%以下方可稱為含酒精飲料,就差這麼幾個百分比,但不管酒精含量多麼少,酒量差的人喝多了還是會「醉」,讓身体鬆懈心情茫茫,此時此刻正好營造大家相聚氣氛,藉酒裝瘋,少了人際間的戒心,當然可瘋言瘋語。

今年夏天的酷熱,更是飲用啤酒的好時機,這也難怪每天打開電視,總是要看到幾支啤酒的廣告,台灣啤酒、金牌台灣啤酒、台灣龍泉啤酒、海尼根、麒麟啤酒、麒麟Bar Beer、朝日生啤酒…等,可說是熱鬧滾滾,就連去年的巧樂啤酒也再次現身,這次賣的是「在室也」啤酒,大概是強調其啤酒就像「在室」的男女那樣「青」,只能這樣連想,談啤酒總不能想到「在室」的青澀,整支TVCF表現也讓人想起葉啟田寶島歌王所唱的「內山姑娘要出嫁」,「喂…! 扛轎也,稍等也」,頓時心情都High起來了,創意相當地精彩和有趣。

在今年這些啤酒的廣告中,最能引起大家注意的恐怕是金牌台灣啤酒,找了天王歌后阿妹當代言人拍廣告,場景在酒吧PUB,扭臀擺腰跳起鋼管舞,調酒師耍技,年輕人爭奇鬥艷的PUB裝扮找樂子,阿妹更與藍球選手何守正來個對手戲演出,表現出金牌台灣啤酒在PUB這種地方的挑逗能事,讓金牌台灣啤酒引起沉醉在PUB的眾多年輕人刮目相看,最後的Slogan是「快樂,因為有你」,指的是在PUB的你和妳之間的你我,當然目的是說在PUB一切的「快樂,皆因為有金牌台灣啤酒」,意在不言中。

台灣的啤酒市場一直是台灣啤酒稱霸,根據2006年版E-ICP行銷資料庫的研究顯示,整個台灣啤酒的品牌市場佔有率為65.4%,其中金牌台灣啤酒6.6%,佔有率第二的為海尼根12.7%,與台灣啤酒的65.4%差距非常大,第三名為青島的6.7%,緊接的是麒麟的4.8%,其中Bar Beer為1.7%,光這幾個品牌加起來就已經有89.6%,可見台灣的啤酒市場之市場集中度相當高,就其整個市場競爭態勢來看,台灣的啤酒市場乃屬於台灣啤酒一支獨秀的市場。在這種競爭之態勢下,台灣啤酒當然是握有絕對優勢的強勢品牌,亦可稱之為領導品牌,或第一品牌。在這種絕對地競爭優勢下,台灣啤酒更是責無旁貸,在經營品牌的過程中,要有主張,或是生活提案,以塑造創造新的生活文化,也只有這樣方能維持品牌在市場的絕對優勢,像之前提出的「咱ㄟ台灣,咱ㄟ啤酒」的主張那樣。

筆者研究啤酒市場,常常會開玩笑,在PUB喝台灣啤酒會被丟出來,這次金牌台灣啤酒似乎有此企圖,勇闖此一禁區,以PUB為場景演出,不惜重金請出天王歌后阿妹這樣的大卡司,其司馬召之心,豈止路人皆知,這時海尼根當有所警覺,金牌台灣啤酒當然對海尼根的12.7%不會坐視,俗語說攻擊是最好的防衛,金牌台灣啤酒若能將海尼根壓在10%以下,讓自己的市場佔有率超過10%,然後與台灣啤酒的58.3%成為倚角之勢,那整個台灣啤酒的市場將會是更加堅固,當然這是如意算盤,結果如何有待2007年版E-ICP行銷資料庫在2006年11出爐後即可見分曉。



鎖定公關主軸和發動全員公關

建立品牌是一個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工作,而公關的操作正符合了這樣的特質,為使品牌持續地在媒體上曝光,並與消費者的好感度作連結,運用公關手法加強公益形象和全員行銷,是目前許多品牌運用的一種趨勢與方式。

文/洪禮甫

公關目的在品牌的形象保護

在品牌塑造上,公關與廣告最大的不同,在於廣告是一種「先行」的概念,以創造話題、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產品的好感度與好奇,進而讓目標消費者產生消費動機與行為。而公關是置於「後續」的作為,著重於品牌的保護與維持,例如邀請使用者現身說法、贊助公益活動等,以增加品牌既有的形象與價值,故公關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有一位公關公司的高層曾指出,「公關公司不怕沒Case接,就怕沒有適合人才作執行工作…」。

讓「危機」能化為「商機」

當前台灣公關產業的變化又為何?白蘭氏行銷協理呂豔芳提出她的2個觀察,第一、公關公司要避免被「產品」給制約住,同時還要有「非產品面向」的思考和作為。例如白蘭氏的Slogan標語─「一輩子健康夥伴」等系列的廣告、公關作為,全部都要緊扣「健康」二字去做行銷的延展,目的就是要讓人把「白蘭氏」與「健康」畫上等號,而這都是產品本身所沒有辦法去說明的,唯有公關的手段才能做切入,例如贊助形象清新的奧運金牌跆拳道選手,以及白蘭氏一年吸引5萬多人免費參觀的「健康博物館」,皆讓該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形象觀感。

第二、公關代理商的價值,除了在創造議題吸引媒體報導,增加曝光度之外,屬於健康食品產業的白蘭氏,現在對於食品安全也非常地重視,因此亟需公關公司提供有關「危機管理」方面的流程建置和發言人訓練,由公司內部的公關、行銷到直接面對顧客申訴第一線的業務、客服人員,能貫徹所謂的「全員行銷」,真正讓「危機」能化為「商機」。

品牌推廣到保護之公關危機管理(上)

如何讓「見山不是山,看海非似海」的無邊想像轉化為正面印象,正是公共關係的目的所在,也因此,如今的公關相關人員不僅要是稱職的化妝師(品牌推廣),也越來越需要去扮演一名成功的故事家、甚至是魔術師的角色(品牌保護)…

文/洪禮甫

爆料文化、消費意識抬頭,加上近年來企業的危機事件層出不窮,讓企業主深刻意識到「危機」對於企業的殺傷力,同時也開始意識到建立危機管理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據統計,從2005年上半年與2006年上半年同期相比,消費者申訴案件就成長了將近20%,爆料專線通數的成長率也有直線上升的趨勢。正因如此,讓公關公司辦記者會、活動的傳統角色,正悄悄朝協助企業作危機管理諮詢、危機管控機制建立的版圖上去擴張。

爆料文化、黑心食品讓危機管理終獲重視   

由於消基會、消保官近幾年所主導的議題,很多都是有關於消費者安全的黑心食品、產品使用安全、通路安全管理等方面,同時也都會引起媒體的高度注意和討論。因此,不論是真是假,爆料題材和危機發生一定會是企業、品牌的致命傷,而彌補錯誤的方式、經驗和時間點,更是牽動一個企業、品牌的存亡關鍵,而這些也是採用廣告手段很難去做克服的。   

例如去年發生的蠻牛千面人事件,該企業在「黃金時間」內即以召開記者會的方式宣布全國通路產品下架,後續並立即進行改換外包裝、公開將產品銷毀等危機處理程序;檯面下更是將所有媒體廣告撤出,深怕產品的負面效應、印象不斷地擴大,影響到品牌。事後證明這樣的危機處理方式,讓消費者的信心不僅是止跌、還回升到銷售量比事件發生之前更有成長的境界,是一個典型「化危機為轉機」的成功個案。

預防勝於治療 企業形象免煩惱   

先璣公關執行副總經理鍾筱敏認為,成功的危機管理,50%來自於成功的處理過程(Handling),50%來自於成功的溝通(Communication);而危機處理的3步驟則在於:1.收集關鍵資訊,釐清事實、2.判定傷害程度,擬定因應對策、3.發展溝通策略及方案。   

鍾筱敏還認為,除了公關公司之外,企業內部「發言人」角色的建立和訓練也是危機處理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比如當危機發生時,這個角色要如何在第一時間快速研判情勢並做適當的回應、同時還要去了解媒體記者的需求、如何回應媒體、該說什麼話、作什麼事,這些都是危機管理的要項和機制之一。

品牌推廣到保護之公關危機管理(下)

文/洪禮甫

目前身兼公關基金會執行長的嚴曉翠指出,公共關係其實是一種「分眾溝通的藝術」,在做危機管理與處理時更是如此。一般突發事件發生有所謂「黃金24小時」反應處理時間,而危機的類型又分為政治的、財經的、科技的、食品安全、公共安全以及通路安全等各種類型,每一種狀況處理的細節、方式,以及事件所及的關係人、對象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快速地找出目標關係人,「把傷害控制在最小範圍」才是危機發生時處理的真義。   

何伶華則表示,一個完整的危機管理流程包括有:

1.辨識危機警訊
2.防範危機發生
3.擬定應變計畫
4.洞悉危機本質
5.危機發生期間與結束後的溝通
6.監控評估與進行調整6個部份。

公關顧問和公關公司的責任在於,去協助企業在危機發生同時,啟動危機管理機制,並有效對媒體溝通並妥善發言;當然,「有危機管理機制,但不必用到」才是對企業品牌管理最好的結果,簡言之,就是「預防甚於治療啦!」這也是除了辦記者會、辦活動、經營媒體關係之餘,公關公司最具價值的「下一波」。   

黃鼎翎則認為,公關產業經過近幾年來的演變,亟欲擺脫「為人手腳」的執行角色和刻板印象,並以成為別人「腦袋」作為自我定位。而協助企業作危機管理機制的訓練和建置,預料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公關產業非常具有價值,也會獲得企業認同的一塊領域。   

丁菱娟則強調「誠實」和「肢體動作」在危機管理和處理中的重要性。尤其在現代這個聲光媒體充斥的世界,民眾習慣於媒體的操作方式,因此,危機處理的過程中很多小細節(例如鞠躬角度、使用的語氣、語調和措詞),以及面對鏡頭時的表情、動作,甚至是穿著等面向,都是影響到眾人觀感的關鍵。


線上遊戲付費機制新通路

〈拓墣產業研究所〉

新聞提要:為服務全國500萬以上玩家,遊戲通路業者捷達威數位科技宣布啟動「捷遊卡Jcards票務販售系統」,整合大宇(6111)、華義(3086)、遊戲橘子(6180)、戲谷等十多家線上遊戲營運公司及信用卡付費機制,提供玩家方便購買遊戲點數卡等相關商品的管道。

新聞來源:聯合晚報,2006/07/19

TRI觀點:

根據國際市調機構IDC的調查資料,2005年台灣線上遊戲市場的會員營收達2.1億美元(折合約68億元新台幣),較2004年成長12.1%,市場規模是亞太(日本除外)市場排名第3大,佔整體亞太市場比重約15.4%,僅次於南韓和中國。

一般說來,線上遊戲玩家購買遊戲點數或遊戲商品時有兩種方式,一為前往實體商店(如便利商店、網咖、3C量販通路)購買,另一則是上網使用信用卡付費。如今則多出一項新選擇:使用晶片儲值卡。

捷達威目前為國內最大的遊戲通路廠商,代理國內線上遊戲之經銷通路,涵蓋的經銷範圍有網咖、影視出租、3C賣場、書局與租書通路等,約有近四千家下游廠商。

捷達威與遊戲營運公司規劃提出系統接軌,以晶片卡方式提供「捷遊卡」商品。玩家僅需持晶片捷遊卡,即可在有部署捷遊卡讀卡機之店家進行儲值與商品選購的工作。

一.新型態付費機制之優勢

1.對於消費者而言:消費者不用再為了某遊戲而跑遍各便利商店與網咖購買點數,並且,透過晶片卡,玩家可在安全、快速的環境下安心消費

2.對於下游店家而言:不但能減少進貨、分類、儲存之傳統實體卡片管理所需之空間與成本;同時還能增加產品多樣性與即時性;

3.對於遊戲廠商而言:可降低實體卡片製作發行管理成本,並能增加鋪貨通路與銷售量。

二.未來思考方向

1.產品規模擴張之管理問題:捷達威推出之「捷遊卡」機制,將使得平台建置成本高,維護費用亦增加,初期需投入大量資金,且產品規模大幅擴張之下,其管理問題值得注意。

2.擠壓其他銷售平台與遊戲公司之議價空間:「捷遊卡」機制挾帶廣大的下游廠商,對其他銷售平台之威脅可想而知。捷達威與各服務發行商的協議能維持多久,能不能支撐下去都還有待觀察。

3.「一卡走天下」服務之可行性:捷遊卡目前雖僅及於線上遊戲點數及虛擬寶物之販售;然捷達威指出,後續將推出行動音樂、影視出租與Hinet小額付款服務、電信儲值卡等線上付款服務,未來預期成為「一卡走天下」。對於現有網路購物機制漸趨成熟之際,如果沒有適當的行銷配套措施配合,會有多少消費者願意多帶一張塑膠貨幣卡在身上,值得關注。



誰擁有Web 2.0?

當事實與符號易地而處

作者/邱威傑 froggy_chiu@hmg.com.tw

2006年5月,一個名為IT@Cork的愛爾蘭非營利團體收到一紙來自出版集團O'Reilly Media的法律文件,指控他們侵犯了他們的註冊商標。原來這是因為他們正在籌備一場名為Web 2.0的研討會,而O'Reilly聲稱Web 2.0這個名詞為他們所有。一時間,網路輿情嘩然,許多人對O'Reilly的行徑嗤之以鼻。包括IT@Cork的籌委會會員之一Tom Raftery,也在他的個人網站上公開發表反擊意見。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耳熟,或許敏感的讀者已經感受到這個故事和Orz事件以及城邦集團之間的相似性。不過,實情卻更為複雜。

什麼是Web 2.0
Web 2.0這個名詞是在2004年10月間,由O'Reilly Media和MediaLive International所舉辦的一連串網路發展會議所使用的主題,後來逐漸演變成對未來趨勢以及網路發展的專用符號,代表網路世界的應用從過渡性的交換工具變成更實際的作業平台。以下節錄摘自Wikipedia的定義:

「Web 2.0這個名詞意指網際網路上可以讓人們協同作業與分享資訊的次世代服務。和第一代服務相反的是,Web 2.0讓使用者經驗更貼近電腦桌面上的應用程式,而非傳統的靜態網頁…它們通常可以大量發行(以網路為基礎的社會性軟體),這種概念就包括部落格與維基(Wiki)。」

這種概念其實並不稀奇,早在Netscape被AOL買下之際,就曾經傳出想要打造純網路作業平台的消息。只是未竟全功而已。而O’Reilly或者MediaLive也沒有發明Web 2.0的內容,只是整理出一種趨勢性的看法,並套之以一種很容易理解的相對性符號。

就好像後現代主義之於現代主義,前者就是後者的反動,兩者都企圖從集權以及絕對的標準答案中脫身而出,尋求一個全民性、互動性與社會性更高的解決方案。單一條目的定義是不太足以解釋後現代或Web 2.0的,我們只能從「特徵」去看這些東西是不是跨過了「現代」與「1.0」的門檻。

舉例來說,1.0時代的網路環境可以說是實體環境的延伸而已,我們把資料丟到網路上分享,最終目的仍然是下載到各自己的實體環境中去作業。但是Web 2.0卻思考純粹以網路為平台的工作空間。就好像「我的最愛」之於「社會性書籤服務」Del.icio.us。去中心化也是個特徵,例如BT分享之於FTP分享。此外,這些應用都使用了一些共通的技術去改良使用者經驗,例如最近十分熱門的Ajax。


沒有Web 2.0這種東西?

Web 2.0揭櫫了一種網路理想國的標準,包含了技術上的期許,也有對社群經營、商業模型、甚至文化革命的意義。但是最大的尷尬之處在於這個名詞就像它所提倡的「標籤」(tag)概念一樣,太多的特徵和範例,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或架構,常常造成誤解或詮釋上的歧異。

更重要的是,許多Web 2.0的概念早就已經在網路世界裡實踐已久。例如Amazon書店很早就利用讀者發表書評的方式促成了一個成功社群的誕生,並且催生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發表平台。此外,Amazon也開放它們的API,讓很多第三方團體所開發的軟體得以直接存取Amazon上的豐富資源。若將場景從美國移到台灣,PTT的「推文」和「噓文」文化也符合了部份2.0概念所想強調的效果。而BBS可是網路上古時代的遺物呢!日本的2ch文化也是透過技術上相對落後的留言板機制來完成。可見Web 2.0這個概念其實就像是商周炒作高盛的金磚四國,聽起來很像煞有其事,但卻有相當成份不過是在行銷概念本身,而和陳述事實有點距離。

ZDNet的Russell Shaw說的很白:

「我並不是認為地球是平的那種人,世界應該是梨形的,而冥王星也不是一顆行星,溫室效應真的存在。

但是,這世界上沒有Web 2.0這種東西!」

Russell Shaw認為Web 2.0所涵蓋的內容或許是有趣的、正面的,但若論及Web 2.0這個概念本身,卻像是一把無所不包的巨傘,根本沒有意義。對於他來說,這不過是一群很聰明的行銷人員,打算舉辦一連串付費研討會所搞出來的名詞。

否定Web 2.0是一種概念上的公共財

做為一個技術決定論者,許多部落格寫手或者活躍的網路意見領袖,都很容易心醉於一種可以清楚標示身份認同的技術名詞。雖然Web 2.0的概念不容易理解,但就像後現代主義當紅的九零年代,我們嘴上總是喜歡掛上幾句對應的符號,深怕自己在趨勢的列車上殿後。

Russell Shaw這篇批評文章成文於2005年底,彷彿預言般地說中了發生於2006年初的IT@Cork訴訟事件,坐實了O'Reilly行銷Web 2.0的指控。如果Web 2.0是一種相對於1.0的進步趨勢,如果這是一種概念上的公共財,為甚麼會有人可以擁有它呢?為甚麼我們不能任意以Web 2.0之名探索未來呢?

Orz這個顏文字的符號意義是來自於網路上的集體創作,所以任何人聲稱它的所有權,都得面臨拾人牙慧、圈地為王的質疑。但Web 2.0是一個看得出動機的蓄意創作,將目前熱門的事物加上有魅力的包裝。不論這種商標權的聲稱是否合法合理,但從情感上來說,仍然會有招徠反感之虞。

該愛爾蘭研討會的籌委Tom Raftery表示,他在2006年2月時,即曾發信給O'Reilly創辦人,邀請他與會發表演說。當時Tim O'Reilly本人表達甚感榮幸之意,只可惜事忙無妨赴會云云。儘管事前互動和諧,但卻在研討會展開前兩星期發出律師信,這種行為令IT@Cork非常傷腦筋。網路上一片撻伐聲,甚至有人提出Web 2.1或甚至Web 3.0的名詞,打算直接拋棄這個商業意味濃厚的說法。

雖然O'Reilly在事後對此表示歉意,並且讓該研討會如期舉行,但仍堅稱他們持有Web 2.0這個商標是為了保障商業上的利益,無可厚非。說詞幾乎與城邦集團在Orz事件中的無異。這對商業運作來說,或許的確有其必要性;但是在鄉民群聚的網路世界裡,「如何不惹人討厭」也逐漸變成一門越來越複雜的學問。

不論如何,Web 2.0的確是個成功的行銷案例。至少「2.0」這種說法已經成為另一種趨勢。網路上開始陸續出現「Library 2.0」(圖書館2.0)和「行銷2.0」(Marketing 2.0)的說法,甚至連電腦安全軟體公司賽門鐵克也提出了「Security 2.0」的概念呢。

Web 2.0作為一種網站設計的準則

但是網路上也有另一種反思。Web 2.0也許身份可疑,不過O'Reilly所整理的連串重點幾乎可以說是現代網站設計與經營的最佳讀本。閱讀Web 2.0,體會Web 2.0,對於一些網頁設計師來說,正好也是個很好的自我進修。雖然標準化的概念陳義過高,幾乎沒有多少網站真能符合標準。但起碼是一個努力的目標。

此外,Web 2.0所整理的商業模型或經營方法也是很值得參考的。例如Web 2.0概念裡所包含的「長尾經濟」模式(The Long Tail)。它其實是一種統計學上的數據分佈狀態。從圖表上來看,這種分佈的前端都有一段看起來很驚人的高峰,但接下來的後繼無力就變成一條又低又長的尾巴。前段的高峰看起來表現驚人,大多數的企業都會經營這一塊市場;但事實上,這條低長的尾巴若累積起來,其實數字遠比前段高峰要大。而所謂的長尾經濟就是指這一塊狹長的分眾市場。Google Adsense的關鍵字廣告就徹底實踐了這種長尾經濟的理念。Amazon無庫存壓力的經營方式,也發揮了長尾經濟的好處,讓最冷門的出版品也獲得見光的機會

20060827

上了一天好久沒上的戲劇肢體課

淡江實驗劇團的學妹請我去幫他們上課
早上9點到下午5點
好長的肢體課程
也許他們原期待可以被操得很累很累的
不過我不帶那種很累的已經很久了...

站在L209的舞台裏
我心裏在想的是...
怎麼我還離不開這裏呢?
看著沒有改變多少的地方
一種熟悉卻又遙遠的心情

年輕人的熱情是很容易感染我們這種老人的
想著可以帶給他們什麼不一樣的刺激
也想著我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些什麼
再回頭想想自己最近的生活
我會有那麼想跟那麼需要回到劇場嗎?

還是會看著溫吉興的新聞台
劇場猩猩
假裝想像著他所想像的時候
都還會覺得自己有點做作

叫學弟妹們兩個兩個互相做熱身
是從跟台北大CG社上課時發展出來的
除了了解別人的身體
可以利用別人開發自己的身體

老婆說有時我半夜睡覺會發出奇怪的哭聲
我自己完全沒有記憶
我是把睡著的時間完全放棄的
放棄自己的控制權
但我到底在壓抑著什麼東西呢?
我自己也許知道也許也不是那麼清楚

無所求即無所懼
有點難吧

20060826

沒什麼新聞的一天

今天除了再吵一吵昨天打人事件外
還是沒什麼新聞

如果施明德說之前他已經對抹黑他做好了心理準備
我想前妻的事件可能遠大於他自己的想像

昨天看了一個朋友 ilya 的blog
他採取了一個比較不涉入的立場
我覺得那才是正確的
"我啟程離開台灣是 8 月中的事情,在之前熬夜忙碌準備會議簡報、國際交流構想和後來私人行程的繁複聯繫工作,早已不知道電視是甚麼。 "
為什麼我還是會受不了而一直在看政論節目呢?
我今晚選擇了職棒來看
看到40多歲的Randy Johnson可能輸掉球
看到兄弟象中了阿扁魔呪一直輸(不是那個阿扁)

今天在德明學校上洗手間
看到一句話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原來孔子的時代如果也有世足賽
他們那群老師學生也會聚在一起看吧...

20060825

為什麼還不坐呢?

施明德在等陳水扁在不在國內
才要發起靜坐嗎?
這兩者有關連嗎?

所以我的著急
是像沒看到下一集連續劇的看熱鬧心態
還是忍受已經到了快爆發的地步呢?
更何況這種忍受也包含了近來對施明德爆料的忍受

我相信
前者會多一點

晚上東森新聞在播放他們之前做了報導記錄片
關於美麗島的
看著看著還是會感動
感動那個時代和那個時代氛圍的情緒
也讓我晚上的電視沒看到林正杰和金恒煒打架的場面

只要是辦論
先生氣先動手的就是輸了
是這個定論吧

坐下來是個很簡單的動作
坐多久就是決心的問題了
就坐吧
管他在不在國內
在不在那個台灣殖民統治所興建總統府
人不是重點
實體的人真的不是重點
陳水扁所象徵的那個我們不喜歡的東西才是重點

今天下午剛好去了保一總隊
看到了那新型的刀片式拒馬
保總的人跟我們講
那刀片拒馬沒有比旁邊的蛇籠更可怕
還是個象徵性的問題
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呢?

晚上和老婆講
高一還高二那年
520農民抗爭在台北火車站那邊
隔天一早我搭了最早的公車去
留下雜亂的現場
現在回想起來
還是看熱鬧的心態多一點吧..

當年的美麗島人及律師們
都好年輕哦~

20060823

給陳水扁大總統的求饒信

施明德最好的回應就是現在馬上寫了一封求饒信給陳水扁
求他放台灣人民一馬呢?
還是求他賞給施明德一個什麼閒職的官位
然後用國務機要費幫施明德修房子

生氣的原因

晚上回到家
聽到了關於批施明德的新聞
連同他的前妻和他以前給國民黨總統的悔過書都出來了
突然覺得很難過很生氣
但,我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在難過生氣的呢?

因為我支持施明德?
因為我支持以往民進黨或是黨外人士建構出來的施明德的形象
因為我支持反扁
因為我覺得我沒法接受民進黨沒法在2008之後再執政
???

施明德回應了一句話
叫謝長廷把王世堅叫回去
否則不用選台北市長了
如果台北市中間選民是決定的關鍵
那這種做法淺綠的人可以接受嗎?
還是只是讓王世堅收割深綠的群眾而已呢?

我好生氣
因為他打壓了全台灣人民想直接表達意見的權力
因為只要和當權者意見不合殺雞儆猴的表現
因為像我這種支持民進黨的人看不下去

所以我所欣賞的民進黨人
你們為什麼都不說話
除了李文忠小小的交待了一句格調的字眼....

20060822

施明德反扁運動的小想法

其實很簡單啊
一樣是和平非暴力的方式
請施明德從凱道的一條線上
說:每天往總統府跨一步坐下來
就每天一步
一直坐到施明德坐進總統府
或是
陳水扁下台

那種每日一步的壓力
應該很有戲劇效果吧...

20060814

我捐一百元給施明德





我捐一百元給施明德
因為他說了這麼一句話...

不是我少愛了陳水扁,是我多愛了民進黨
不是我少愛了民進當,是我多愛了台灣...

因為我一直覺得
民進黨會被陳水扁拖到2012年都不會再執政
所以前一篇的文章我覺得很可能會發生

所以像我這種不會投國民黨
民進黨因為陳水扁投不下去
最後只好不投票的人
會支持施明德
支持陳水扁下台

錢的多與少不是問題
邏輯很簡單
我們出100元給施明德
他負責去靜坐到陳水扁下台
非常符合台灣中產階級懶惰又不想冒險的性格
行銷的idea雖然上次他選立委用過了
這次還是挺有趣的

所以我的朋友們
我站出來了

郵局劃撥
戶名:施明德 19990461
彰化銀行

009 土城分行
戶名:施明德
帳號:9283-51-41111-7-00

聯邦銀行

803 東門分行
戶名:施明德
帳號:049-10-000299-1

20060809

民進黨還想不想選2008年的總統呢?


如果要解決目前民進黨的問題,有上中下三策:

下策是繼續和泛藍比爛,不管是挖出馬英九的壞事,或是再把黨產及拉法葉案拿出來炒一炒,就是讓台灣人民只能在兩個爛蘋果中挑一個比較不爛的。但或許像我這種國民黨不會投,民進黨也投不下去的人,只能選擇更冷漠的對待台灣的政治而已,但民進黨而言,把人民訓練得更冷漠,也許不失為一件好事。

中策是讓蘇貞昌或其他天王,創造一個適合發揮的環境,把目前的弊案能壓的壓,控制好司法及檢調,再加上轉移焦點式的攻擊敵人(中國),就像是國王新衣般的不理會所有無瑞的指控,反正這幾年也吵這麼久了,相信的和不相信的早就選邊站好了,倒不如創造些新的議題,提高兩岸間的對立情況,把人民的憤怒轉變為恐懼,也不失為一招。

上策是讓陳總統在一個適合的時機,重演更嚴重的兩顆子彈事件,除了利用台灣人民向來同情心理之悲情牌可以用,陳總統將到達比李前總統的台灣之父更高的烈士神明地位,也解決由陳總統所引發出來相關的弊案箭靶,2008年的總統大位依舊會掌握在民進黨的手上。

這並不是鼓吹或號召的意思,而是一位長期支持泛綠的市井小民無聊亂想,請檢調國安局不要來捉我。

20060725

行銷文章整理

玩的概念系列文章還挺好玩的,把玩帶入行銷資源的想法中,也許對遊戲的製作或訊息的傳達會有更多的想法
用精神賣物質:我們SF要傳達什麼遊戲之外的訊息呢?
Web 2.0 : 我還是覺得Web 2.0是另一個神話...
公關集團化: 大家參考一下...
網路電視: 下一個killer級的網路應用?會不會幹掉電視/?盜版電視?

saomin....

============================================


玩的概念1:各個階段不同的玩,玩出精采人生
東方線上iSURVEY 林正安
2006/7/11

我們一般講「玩」,要看年齡層,最有名的玩,是嬰幼兒到小孩階段對世界的探索過程,這也是最有意思的玩,因為它有「學習」與「想像」的意義,從另個角度來說,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像嬰兒,所以科學家所作的工作其實也有嬰兒探索的玩的意義,這也是筆者覺得「玩」有嚴肅討論的主要理由,我們的教育系統不鼓勵玩、貶低玩,因為玩讓人無法收斂,是講求標準答案的考試的大敵,所以「玩」其實很奇妙,它在我們生活裡有兩種角色,一種是科學家或小孩探索的玩,一種是我們不知不覺地把它圈為「禁地」的玩,那裡可能有墮落、收不回來的罪惡成份。

後者最有名的是黑社會的「陪你玩,玩到底,玩死你」的那種玩,玩的方式不同是其一,真正可怕的是它有一種無法結束的特性,即所謂「冤冤相報」式的迴旋式邏輯,老師們反對的或許就是這一點,線上遊戲也有輕微的這種意義,它有無止境的任務、無止境的打鬥…,通常讓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們難以自拔。不過「玩」的詭異之處也在於它有「突破框架」的意義,這種無法由既定系統定義的東西,使得「玩」頓時變得中性,許多網路新貴都是「玩」出來的,這又如何解釋?如果我們人生,沒有偶而想突破框架的空間,人生又是多麼的無趣?青少年正因為涉世未深,更容易使他們在玩的時候,玩出一新花樣,新邏輯,甚至是一種新的 business model,成為他們未來成功的基礎,這種玩的雙重角色,也是「玩」在相關討論裡相當有趣的地方。

字典裡的「玩」,除了遊戲、玩耍以外,還有一種「玩弄感情」,它是「耍弄、戲弄」的意思,這樣便進入大人世界的玩,玩弄感情侷限在男女之間太浪費,應該在於「人心」,筆者甚至覺得連美國布希總統都在「玩」,他玩得很大,很狂,否則他幹嘛那麼興奮競選總統、那麼難見到他?「人心是戰場」,大人有大人的玩法,當政治人物在那裡分配資源、縱橫捭闔時,他多少也在玩,其實不只是他們,上班族也在玩,我們真的在KTV的歌裡「玩弄感情」,還有出外放鬆自己的玩,那都是大人的玩。

最近,老人化的國家開始研究怎樣讓老人「玩」,甚至玩電動遊戲機,因為玩可以防止老年癡呆症,讓他們與社會互動,還可以延長他們的退休年齡,這種「玩」的力量又十分驚人,所以「玩」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個字,玩放在「生活型態」的脈絡裡其實多采多姿,未來筆者將有系統的討論這一個字。

玩的概念2:玩與醉的狀態

「玩」跟人的許多生活狀態,會有很多的重疊性,「醉」就是一個例子,醉不一定都是在玩,玩也不一定都是在醉,但是它們有關鍵的重疊性,而所有酒類當中,隨手可得、便宜、微醺、好喝的「啤酒」,是所有酒類中最容易接近玩的狀態的,關鍵是,當民眾決定要喝啤酒時,那個瞬間有沒有玩的動機?這裡的玩是一種「幾小時內偷偷解放」的玩,某種程度就是脫離正常的自己,還有什麼比啤酒更適合的?只是人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喜歡正常狀態的另一種狀態,即醉的狀態?只是筆者更精簡,想從中找出一種玩的特質。

不用說,最明顯就是KTV當中的啤酒功能,再來就是PUB裡面最近世足賽的觀戰現象,當中的啤酒,都有脫離醉的意思,進入玩的領域比較多(或許筆者應該說,所謂醉是指「玩過頭」)。根據東方線上2006年版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調查,最近三個月喝啤酒的人,複選三項喝酒的場合,KTV是第四高 24.9%,再來是啤酒屋15.1%、PUB7.2%,若問喝啤酒的時機,一樣複選條件,第一是親朋聚會61.5%,再後幾位的、比例較低的有喜慶宴會 16.9%與郊遊\旅行7.2%,都有玩的性質,只是問卷沒有直接問,以至於意義可能有叉開的情形,像人跟人在一起喝,到底玩的成份有多少?目前算是一個小謎題,不過,筆者在這裡提出來,是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檢視玩的概念與醉的可能關係。

玩的概念之所以要提出,就是因為我們常誤以為某種狀態是某種狀態,跟玩的概念一點關係都沒有,大人有喜歡逃避自己不是在玩的傾向,不喜歡人家說他在玩,因為它象徵幼稚、不成熟、孩子氣、不正經,醉就是一個例子--「醉的本質到底是不是玩過頭?」是一個問題,但醉當中絕對有玩的成份,我們行銷上不可以放過它。



<玩的概念3>玩的故事性與邏輯

玩跟「故事性」連起來是一個有趣的話題,筆者這裡的故事性層次並不高,大概可以這樣定義:「沒有邏輯的故事是假故事,有邏輯的事,就算再簡單不過的一段小情節,都是一個好故事」,筆者進一步認為,好玩的東西,就要符合這樣的條件:一是故事性,一是邏輯。

筆者會有將玩牽扯到「故事性」的講法,源於一次上網打麻將的機會,筆者有時很納悶,「上網打麻將」究竟是在玩?還是在打麻將?因為「玩」的本質是人,玩(遊戲)的最高境界、最難玩的對象也是「人」,有人,才好玩,才有遊戲,所以,更多的人會有更多的遊戲,也會更好玩,網路遊戲已有這個意思,人愈多才好玩,而網路麻將四人一桌是一回事,打麻將胡不胡是一回事,四人背後的故事性,或該有的邏輯才是重點,這或者是玩之外很重要的另兩個構成要件。

上次筆者在某個網路平台上玩麻將,打單局半途離開會被強行扣50分,這種規定是合理的,遊戲設計者明顯考慮到其他三人的感受,如果當中三人有人拿到千年難得一見的好牌,卻突然有一個牌友要走,那可真是嘔死,現實生活裡的麻將也是如此,所以他們很合理的扣50分,也產生一個隱形契約,比較有趣的是,當你發覺日日夜夜努力掙得的50分,被遊戲平台弄得不知跑到哪裡去時,當真有心灰意冷的感覺,因為要賺這50分可能得中等好牌,自摸個兩、三次才行,懲罰不可謂不重,而50分消失的無影無蹤,是筆者接下來要討論的現象。

網路虛擬儘管虛擬,並不表示數字憑空消失就合理,消失不見符合網路邏輯,卻不符合「感受」的邏輯,也失去了進一步「玩」的意義,如果其他三人能夠平均分得那50分,豈不更好玩?也比較有「故事性」,會成為筆者下次好好撐下去,並等人臨陣退出牌桌的動機(指單一牌局),「50分」不是一個數字或符號,它是一個東西!它是一個「human sense」的東西,不是一個「nonsense」,它是有故事、有舖陳、有情節、有曲折的,一個契約或規定的產生,接下來就會有依著這個機制的故事出現,在上述麻將的故事裡,是一個人在裡面賺好幾個月的積分的故事,他還有下文,只是平台設計者的無心之失,讓它不再那麼好玩了。而邏輯性不夠,事實上是故事性說法的一體兩面,一樣使一個遊戲埋下敗筆,因為故事的想像會中斷,它是戕害玩的另一面刃,而且,不合邏輯會讓人不舒服,會減少人氣,也成為「不好玩」的關鍵,上述50分的憑空消失就是一個不合邏輯的事,許多線上遊戲會失敗,就是它沒辦法再講故事下去,或不合邏輯了(因為故事、情節愈來愈複雜)。

主要是因為有時遇到一個好玩的東西,會突然變得不好玩,讓人覺得可惜,筆者舉的麻將只是玩的一個小例子,筆者甚至認為麻將不好玩,玩的本身才好玩,沒有邏輯的故事是假故事,有邏輯的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都是故事,好玩的東西,好玩要持續,絕對要把握這兩個因素:「故事性」與「邏輯」。


玩的概念4:玩的不負責傾向與網路資源無限的結合

上篇講到玩的故事性與邏輯,其實可以再進一步擴展:現實生活中,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常常要負責任,以致於玩到一個程度便相當不過癮,舉喝酒來說,頂多喝個酩酊大醉,不能開車回家或「續攤」,會有點掃興,但我們必須要為其他人的安危負責,所以喝酒不開車限制是合理的。--可是換作是網路的話,那又不同,資源是無限的,某人在網路世界破產,申請另一個帳號就沒事了,不是有些遊戲也是專門讓人一路上可以撞車、砍人到終點嗎?卡通的世界也是……在在說明虛擬世界的資源是無限的,重點是我們要怎麼利用,讓我們可以好好玩一玩?

已經有一半的人把網路相關的活動當成是一種打發時間的休閒方式,根據東方線上2006年版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調查,科技生活型態意見之中,若問及民眾是否同意「網路、電腦遊戲與電視遊樂器是我打發時間的休閒方式」,有49.3%的人是可以接受的,不過40歲以前的重要網路使用人口,男性比女性比例高了一成六左右,男性顯然比女性強些,可能當中有太多「網路遊戲」的訊息,使女性怯場,未來網路這個大平台,應提供給更多的女性屬於女性方式的「休閒」,或一種玩。而且青少年的比例過高也是一個不好的訊息,表示目前網路「玩」的成份可能太多過於沒有邏輯,太「卡通」了,事實上,網路世界,小孩有小孩的玩法,大人也應該大人的玩法,而且正因為在網路上玩,完全是一種抽象概念的活動,大人反而比小孩容易切入,只是我們以前都不在意,因為玩對大人來講,一直是一個「禁區」,一種「孩子氣」,未來,如何給大人在網路世界好好的玩一玩,會是所有想在網路大顯身手的人,一個重要的課題--即要如何拿捏好玩與邏輯的範圍?

其實許多活動,像經濟活動,只要不涉及責任問題,實際上都可能變成是好玩的,像保險、貸款都是有趣的例子,玩的關鍵在不負責,不在於資源的無限,資源的無限或絕對的虛擬沒有意義,後者是小孩子的玩法,前者(責任問題)才是大人的玩法,沒有大人會承認自己玩的東西是虛擬的,重點在於有沒有好玩的「感覺」,並且不必負責任的重點需被強調,而不是純粹的子彈無限提供那種沒有邏輯的玩法,若結果是我們在網路破產,又有什麼關係?重點是過程要好玩,與有沒有這樣的好東西讓我們玩。

==============================================================================

用精神賣物質

一瓶礦泉水已經不再只是水,而是長期吸收天地精華的大自然珍品;在銀行開個戶頭,也不僅僅具有存提款的功能,還因為提供經濟上的安全,讓存戶找到心靈的平靜天堂……類似這樣的廣告內容,你一定不陌生。

現在企業不只想賣你豬肉、保險或者健身俱樂部的會員證,還想賣你環保、健康及身心靈的平衡。

今日管理雜誌(Manage-ment Today)宣告,進入二十一世紀,越來越多的產品使用精神層面進行包裝。與精神層面連結,比產品掛上「全新」、「免費」等字眼,都還可能熱賣,甚至造成流行(許多西方消費者便很喜歡帶有東方古老宗教神祕感的產品)。

以英國的ghd洗髮精為例,該品牌最新的廣告文案是「頭髮的新宗教」。ghd的研究顯示,對於頭髮看起來漂不漂亮,以及髮質是否健康,其實女性消費者比較在乎前者。許多人把頭髮外觀看得非常重要,擁有好看的頭髮甚至能大幅增加她們的自信。當上班族擁有專業的外表,工作起來更能得心應手。

因此,如果ghd能改變一個人的頭髮,等於改變了她們一部份的生活,於是公司把廣告訴求放在消費者的內心需要上,而不是頭髮洗得更乾淨等功能上。廣告中,使用ghd洗髮精的女性,被稱為「都市裡的天使」,她們信仰的是將自己的外觀升級,同時也能為內心加分的生活哲學。

負責打造這波訴求的廣告公司指出,推銷這種生活哲學的優點是,這是一個國際共通的主題,而且能夠清楚地與其他產品做出區隔。

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宗教研究的資深講師凱瑞特(Jeremy Carrette),在接受今日管理雜誌訪問時分析:「在市場上訴求精神層面之所以奏效,是因為它填補了空缺。」

這個空缺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社會上信仰宗教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面臨物質豐富卻心靈貧乏的問題,急需一種生活價值來填補這個缺口。不管是健康或者環保,都讓人們感覺生活更有品質,因此消費者樂於購買被賦予了精神的產品。

倫敦政經學院社會學教授桑內特(Richard Sennett),在新書「新資本主義文化」(The Culture of the New Capitalism)中,提出了另一種解釋。他表示,現今消費者喜歡購買的是產品所能提供的可能價值,而不只是產品的實際功用。

例如,時速超高的跑車,或者新上市個人電腦所強調的強大運算能力,其實大多數消費者幾乎都用不到,但他們還是會因為產品具有這個潛在可能性而選擇購買。
以精神層面包裝的產品,就提供了功用之外的價值。

網址: http://www.emba.com.tw/


==============================================================================

完全解讀 Web 2.0

第一波網路革命已經結束,新一波Web熱潮正在蔓延,近年來「Web 2.0」這個名詞被炒得火熱,當你在Google輸入「Web 2.0」,你會得到2.1億個搜尋結果。那麼什麼是Web 2.0?為什麼它如此有魅力?這股風潮又會對商業運作或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衝擊?且看《數位時代雙週》為你做最深入的分析報導!

《數位時代》撰文=盧諭緯



四月七日,台大第二學生會議中心的國際會議廳內座無虛席,連會場外大廳都聚集了不少人透過轉播聆聽演講,台上的講者是網路維基百科(Wikipedia)創辦人威爾斯(Jimmy Wales)。他表示,維基百科的成長,大大地衝擊過去詮釋資訊的主導權,在這個平台上,人人都可「發表、註解、分享、檢驗」資訊。

六月二日,在同一個場地,被視為台灣網路發展重要旗手,也是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舉辦了一場「迎接Web 2.0時代要做的事」公開演講,同樣吸引滿場人潮,「當年對網路及媒體關係的想像,我辦了《明日報》,但因為那時不懂現在談的Web 2.0概念,也沒有真正意識到群眾的力量會有多麼大,就把《明日報》給收了。但現在回頭看,那三億元的教訓,如果只有我學到就太可惜了,我們都必須再認真學習如何跟群眾對話。」

傳播自己的年代

今年四月底,香港一名在公車內高聲講手機的中年男子,因為不滿被坐在後面的年輕人輕拍肩膀要求他降低聲調,轉身用連篇粗話指著年輕人痛罵,整個罵人的過程,全部被一旁的乘客用手機拍了下來,以「巴士阿叔」為名,將影像上傳至美國最大的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每天吸引了近六百萬人次觀賞,成為華人圈的重要話題,這個網站的精神,就是要網友「傳播自己」(Broadcast Yourself)。全球首富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難抵抗它的魅力,六月中,他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承認,他在閒暇之餘時常登入該網站,觀看網友創作分享的內容。

專門追蹤網際網路活動的Hitwise公司,七月中發表的一份調查顯示,音樂社群網站MySpace上網人次,占美國整體網際網路流量的四.四六%,高於雅虎的四.四二%,成為美國造訪人次最多的網站,「兩年前MySpace還沒沒無聞,現在卻躍居第一,可見網路正面臨一波新的變化,」Hitwise全球研究部門總經理譚瑟(Bill Tancer)評論。

投資潮回來了

使用端的熱潮也席捲到產業及投資界。過去一年,中國網路產業一直傳言,有三十到四十億美元的外資,開始投入中國網路市場。位在上海的土豆網拿到百萬美元,北京的千橡集團也募到到近五千萬美元,「現在的狀況是哪邊人多就奔哪去,」中國網站公司Feedsky負責人呂欣欣觀察。而原本在新浪網工作的周磊,不久前放棄了穩定的高薪工作,決定開辦自己的社群網站「六人行」。

更早之前,旗下擁有福斯電視(Fox TV)、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等各類媒體公司的澳洲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去年六月以五.八億美元現金,買下MySpace,而YouTube何時被人以多少金額收購,是近來矽谷的熱門話題。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許多在二○○○年針對網路產業成立的創投資金,最近又動了起來,甚至投入更多,在二○○○年時,投入單一公司的資金規模大約是二.五億美元,而現在提升至約四億美元的水準,去年一年總計有二百四十二億美元的資金,投在網路新創公司身上。

健康成長的網路產業

不同的新聞事件,不同的人物,共同的交集點只有一個:Web 2.0。當你在Google輸入「Web 2.0」,你會得到二.一億個搜尋結果。什麼是Web 2.0?為什麼它如此有魅力?這股風潮又會對商業運作或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很多公司正在將這個詞加到他們的行銷炒作中,但卻沒有真正理解其含義,」Web 2.0風潮的帶動者奧萊禮(Tim O’Reilly),在去年發表了一篇〈什麼是Web 2.0:下一個軟體世代的設計原則及營運模式〉(What is Web2.0:Design Pattern and Business Model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文章,回應他在二○○四年提出「Web 2.0」一詞,他指出,縱然歷經了二○○一年所謂的泡沫化,但事實是,因為上一波的沖刷洗禮,網路產業呈現出比以往健康的體質;再從使用的普及程度看,「網路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動的新應用程式和網站,正在以令人驚訝的規律性湧現出來,」奧萊禮說,Web 2.0就是用來描繪這樣一個產業生態的變化。

就技術層面來看,開放原始碼運動在多年的推行下,已廣泛被軟體產業接受,軟體及應用的開發流程變得更簡單,而寬頻及上網人口的普及性,又將這些新應用快速地傳遞分享,漸漸就形成這股Web 2.0的新浪潮。

使用者為中心

歸結奧萊禮的觀點,Web 2.0具有三大特點:第一不論是鼓勵使用者參與內容創作,或是使用者之間的互動,總之所有在網站做的事,都要從使用者為中心出發;第二個重點是開放的重要性,因為透過開放的討論,才能回過頭來豐富使用者的經驗,比如說Google地圖服務,就被廣泛運用在旅遊日記的標註,或是房地產買賣的檔案中;最後,Web 2.0強調使用者網絡的外部延展性,也就是說經由服務的提供,形成去中心化的型態,像Skype網路電話,或是崛起於西班牙的無線網路服務公司Fon,就是擴展網絡外部性的例子。

「由下載到上傳,從閱讀到分享,這不是世代的交替,而是網路發展的自然階段,」詹宏志說,Web 2.0的魅力在於,它促成了社會權力大轉移,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民主發言廣場,「它再度挑戰我們對於創新的想像力。」

在Web 1.0時代,對於網站服務,大致有幾種分類:以匯集各類資訊為主的入口網站、提供訊息的新聞媒體類別,另一個大宗就是所謂的電子商務類型網站。進入到2.0時代,主導權交回到使用者手中,網站的模式也由經營者的獲利角度,轉變為使用者需求的應用類別,除了寫電子郵件、找資料、傳照片外,許多開發者已經將原本必須下載至電腦中安裝的軟體,變成網路的版本,不需要灌軟體一樣能享受便利。一家提供將Word變成網路版的小公司Writely,成立不到一年,今年五月就被Google收購。

給予型經濟的誕生

鼓勵使用者當家作主、發表意見的參與式媒體,也紛紛冒出頭,如總部在舊金山,由二十九歲羅斯(Kevin Rose)花十五美元發跡的Digg;另一種則是結合不同技術的混搭型(Mash-up)網站,Google的各類服務就是很多網站的基礎,比如將搜尋社群化的Eurekster,就被美國著名的雜誌《連線》(Wired)及《紅鯡魚》(Red Herring),選為Web 2.0潮流下值得關注的新創公司。

當然,也不能忽略網路與電信整合的可能性。總部位在加拿大的Iotum,讓使用者可以上網設定條件後,自動幫忙過濾電話接聽與否。

「給予型經濟創造出大量的選擇,這份狂熱已經扭轉了經濟型態與社會網絡,」網路趨勢專家,也是暢銷書《Net & Ten》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評論。

就如同當年第一波網路浪潮,歷經文化的洗禮後,要維持穩定的服務營運,終究免不了回歸到現實的商業考量。「沒有人明確知道獲利模式是什麼,但在前一波的發展中,大家都學習到,擁有愈多使用者經驗,有人、有流量,就有機會找到商機,」詹宏志指出,這也是為什麼包括網路家庭在內,在獲利模式都還不明朗之際,所有Web 1.0時代興起的公司,都積極地進行購併、或是自行開發新服務,「沒人敢保證既有優勢,會不會就在無意間消失。」

==============================================================================


Web2.0潮流下的網路行銷

文/黎榮章

當許多企業還在網路行銷上摸索時,Web2.0已經像是海上另一高聳的浪頭,帶著強大的動能襲捲而來;在行銷上,Web2.0的技術應用觀念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網路發展在過程中的高技術門檻階段,難以脫離傳統大眾媒體的資訊生產與控制模式;然而,網路應用技術走向簡化、並受惠於數位科技產品普及,大大鼓舞、滿足了人們釋放創造、表達的欲求,網路上的一切開始走向實現以社群、消費者為中心的理想方向。Web2.0就是實踐這股網路理想的觀念,也是網路展現社群動能的真正開始。

進入維基百科網站查詢Web2.0,可以得到Web2.0的清楚定義與解釋,同時,你也正在體驗享用Web2.0的成果。維基百科就是透過Web2.0平台,在網友分享、參與下,發揮群集智慧所造就的偉大成績。

傳統媒體由一群所謂的專業人產出資訊,並控制資訊輸出、散佈,網友是終端資訊使用者;但是,在Web2.0網路平台的分享、參與精神餵養下,網友不僅是資訊使用者,也是資訊的生產者,網路資訊因為網友的共同灌溉而產生自動成長、更新的生命。

其實,分享、參與的精神早就存在於網路社群當中,交友網站、部落格則更近一步呈現網友在網路社交環境當中強烈的創造、表達、分享、影響他人的欲望;而RSS等網路技術、數位科技產品則幫助網友達成願望,並形成風潮。

隨著無線網路、寬頻建設、網路人口、網路使用習慣與機制的條件成熟,由網友主導的網路世界是一股不可逆的趨勢;在這股趨勢下,對一向講究資訊包裝的行銷手法而言,形成一大挑戰。

部落格風潮將Web2.0吹向網路大眾,繼之而來的是更多的網路創意,電子地圖就是另一個Web2.0平台的典型:集結技術創建平台之後,由店家與消費者均可輸入資訊,消費者的經驗分享才是平台中內容的主角;消費者握有的評價的權柄,打破以往資訊單向傳播被精製包裝,消費者與行銷端,資訊量的不對等、輸出與回饋管道的不對等。

消費者串聯的價值認定力量開始從Web2.0平台的社群中反撲,產品、品牌價值不再只是由生產者自行認定,消費者的經驗價值決定位產品加分或減分。

Web2.0在行銷上帶來的第一個反思就是:企業認定的品牌或產品價值是在消費者的體驗與分享中形成的。以包裝資訊取勝的傳統行銷,就像是搖槳的船,花多少力就能走多快和多遠;而借重分享消費體驗的Web2.0行銷,就如同張帆乘風的輕快行舟,讓社群動能為企業加值、加分。

第二個反思是,資訊分享的網路社交精神,讓真正的達人必須實至名歸,不是只有名人或身分光環就可以,消費群才是達人臥虎藏龍的所在。

第三個反思是,品牌或產品開放給消費者什麼體驗機會與感受?如何提供?真誠的開放態度才能使消費者體驗的感受持續發酵、深耕、累積;經過刻意篩選的、企圖掌控的,所有不符真誠的手法都很容易被消費者拆穿而淪於致命。

過去曾經一再提及的體驗行銷、互動參與、社群經營等,網路獨具特性的行銷優勢,一一在Web2.0的觀念中逐一顯現其影響力。網路只是一個開端而已,在數位化環境及行動科技無法停止前進的的未來,品牌、產品的追求卻是回歸到最根本的消費者價值。

不論媒體環境、技術如何消長變遷,尊重消費者是永遠值得追尋的真理。

作者為數位互動行銷公司(ADCAST,http://www.adcast.com.tw)總經理

==============================================================================

<生活型態探討>顏色與心理年齡

分析/林正安

在E-ICP的調查中,偏好不同顏色的人,心理年齡還是有些微的差異,心理年齡是指自我認知的年齡,通常跟實際年齡不同,根據東方線上2006年版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調查,心理年齡跟實際年齡一樣的人,只佔全體的27%,換句話說,有七成三的民眾,不是認為自己老,就是認為自己年輕,前者會把自己打扮的穩重些,後者會把自己打扮的活潑些,而「顏色」是服飾的關鍵,顏色跟心理年齡也就有討論的必要。

E-ICP把實際與心理年齡的差異歸為四類,「多(少)四歲以下」與「多(少)五歲以上」,我把這四個放在橫軸,14種顏色的偏好者放在縱軸,觀察他們跟正常比例出現差異的地方,如最多人喜歡的顏色「藍色系」,喜歡它的人佔全體的22.5%,所以離這個數字太遠的,就是這個顏色比較特殊的地方,像藍色系在與「比實際年齡多四歲以下」與「比實際年齡多五歲以上」的比例都偏高,都在26點多%,所以喜歡藍色系的人,自我認知的年齡通常比實際年齡高些,不管是四歲以內或五歲以上都如此,而「比實際年齡輕」的部份,藍色系的比例都很正常。依此類推,第二多的紅色系,是屬於比較複雜的型,他們有人覺得自己年輕,也有人覺得自己成熟,兩種型態都有是紅色的特性,在年齡分析上紅色比較神秘。第三大色的白色系,差異最大的落在「比實際年齡少四歲以下」這一項下,其它都還好,白色愛好者,覺得自己年輕,但不是那種很誇張的年輕,四歲以下居多,筆者認為是種「(崇尚)自然的年輕」,這樣頗符合白色給人的感覺。比較特殊的是紫色系,他們感覺自己比實際年齡老的比例很低,不但認為自己年輕,而且主要還落在「少五歲以上」,跟其它顏色愛好者比較起來,是比較極端的色系,下次看到全身連口紅都抹紫色的女士,可別忘多幾句恭維,印象中,「新聞夜總會」的李豔秋小姐,就常常有紫色風格的打扮出現,她十幾年臉上也的確沒什麼歲月痕跡,看起來這些數字還頗有參考價值。

至於其它顏色,一方面沒什麼突出的地方,一方面數據也不大,比較沒什麼好談,像綠色、黃色等有名的顏色,在服飾的搭配上,可能正因為這種不突出的特性,而比較屬於「搭配」的角色,至少在與心理年齡的分析上是如此。


==============================================================================

極小到極大之 公關集團化趨勢(上)

相對於廣告產業因為媒體購買公司自立門戶、微利時代環境不景氣等因素,產業生態面臨了相當大的變革,因此服務多元、價格壓縮、組織扁平,成為目前台灣廣告業因應變局的大致對策;那麼,一樣屬於傳播代理業的公關,面臨相同的環境背景,其因應之道又有何不同?

│文/洪禮甫│

公關公司為什麼要「變」?
由於現在的客戶更是斤斤計較於投資回報率(ROI)、新聞曝光率等數字的表現,往往給予公關公司的錢更少、作業時間更短、創意空間縮小,而要求執行的事項卻有增無減,因此,公關公司如果還堅持「不變」,沒有一套更有效的方法和理念來發揮管理的綜效,如何面對眾多同業的削價競爭?

集團化背後的思考與目的
當前,台灣公關產業的發展可用百花齊放來形容。規模上,小從2、3甚至個人跑單幫式的工作室,到10幾20人,甚至到上百人的中、大型公關代理商,在台灣的市場上都有各自的位置與利基,但基本上,還是呈現「大者恆大、小者愈小」兩極化發展的走向,可是在經營上,還是有公關公司選擇集團化的路子去走,努力地與多變市場環境搏鬥。

而「集團化」,不論是上下游整合、橫向繁殖還是360度面向,無非是要提供客戶更完整的服務、得到更多的生意、滿意度,以增加更多的收入來源。丁菱娟認為,以奧美集團這樣一個360度的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而言,規模大不大,組織架構是否集團化,其實都不是重點,在她眼中,是否做到:

1.公司定位的差異化
2.各子公司能有獲利
3.有一致的願景和價值觀
4.遵守共同的制度和資源
這4個標準,才是一個公關集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價值。

以精英、經典、精采和楷模所組成的精英公關集團,不但是目前國內最大、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本土公關集團。執行長嚴曉翠指出,由於精英集團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因此不論大、小主管,其角色就像是教練,要以「照顧」、「教導」的思維來代替管理,以1個人教導3個人的能量計算,一旦員工訓練熟悉、業務服務的品質到位,單一公司人數超過30,就會採取「近親繁殖」的方式加以組織分割或成立新公司,如此一來,才能讓同仁的學習、經驗的傳承、客戶的滿意度與公司的獲利和管理,達到「最佳化」。
 
而近10年間急速竄起的先勢公關集團,則又是另外一種組合思惟─以「圍繞公關核心做組織擴展」的方式進行著。例如:先勢主要以消費性公關為主力、先擎主要著重於健康、保健類產品的公關部份、先令則著重在上游公關策略的輸出上,先璣則是以企業公關、危機管理等教育訓練課程作為服務重點,而最新成立的策動行銷則是將所擅長的企業Event整合先勢集團既有的公關資源來做出發。

另外,以「全方位服務」作為訴求的優識國際公關,則又是另一種完全不同形式的事業群體,例如母公司德商安益國際展覽公司,是以辦理會展作為其業務主軸的單位,再結合優識國際公關、茵康會議以及「活動平台」刊物,來滿足客戶從前端策略、建議到活動規劃、執行管理上的各種需求,總經理何伶華認為,為了滿足多元的需求、危機管理和機制上的建議諮詢,這也是未來公關產業深具發展潛力、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TOP



極小到極大之 公關集團化趨勢(下)

無可替代的管理智慧與原則

黃鼎翎則認為,集團公司要能夠持續不墬,資金到位、人才素質、經營者要有分享利潤的胸襟,以及要充分利用工具來協助公司治理,如制定標準作業流程SOP並建擋管理、會計財務系統的標準化等…都是經營上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而奧美公關集團會定期為員工表現進行評鑑,透過科學的電腦資料分析,可以幫助每一位員工清楚知道自己在工作上的優、劣點,以謀求最實際可行的改善之道,對於公關這個屬於「人」的行業而言,績效更能被精確的掌控。
  
何伶華則表示,「誰有能力把客戶放在鞋子裡?」雖說大型公關公司會比其他小型公關公司更有資源、能力去做到這樣的要求,但同時也要更積極地去經營客戶滿意度,並晉用除傳播科系背景以外的人才,如法律、企管科系,相信這對公關這個行業的豐富性會更有幫助。另外,「報表管理上絕不能有所謂的"Surprise"!」這也是嚴曉翠在管理集團事務上另一項經驗之談。「如果出現超過10%的收支標準差,一定是Something is wrong!」因此,她一定會設法抓出原因所在,並剔除淡、旺季的安慰藉口,力求公司長期收支的穩定與平衡,以免造成公司在管理上,以及同仁工作心理上的錯覺,有時候「穩健中求成長」,對於公司和集團的長遠發展還是有益處的。

集團型公關的困難與機會
 
目前在台灣,廣義的公關公司(包含活動、展場、整合行銷、包裝設計、藝人經紀…)合計有200多家廠商;如果狹義的以傳統媒體公關為主的代理商來計算,則約有60家上下的規模,因此同業間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固然大型、集團化的公關公司挾有服務多元、環境承受度大、資源豐富等的優勢,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其營運管理成本偏高,以及價格較不具彈性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在經濟持續不景氣的環境下,讓很多預算有限或是小型客戶無法或也不願選擇大型公關公司一起合作,流失了很多商機,給予了小公司和工作室很多的縫隙介入市場。
  
但相對的,一些國際性品牌在財務上、形象上和整體策略上的服務需求就是小型公司所搶不走的部份,也是大型綜合公關代理商所擅長的區塊了,只要再加上靈活度,透過管理手段將成本減低,並因應客戶需要繼續深化專業度,朝「專業公關」的路子去發展,不啻是未來台灣公關業界的另一個選項。

==============================================================================


矽谷未來學院所長保羅沙佛:個人媒體世代來了

在我看來,網路泡沫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起點。從九○年代一路展開的網路革命從未歇止,而網路泡沫只不過是這趟急速革命路上的一個小小隆起,企圖讓大家稍微慢下來……

《數位時代》編譯=龐文真

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所提出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理論,在dotcom時代雖有過分濫用的傾向,卻也說明了網路時代的複雜環境,技術、營運模式和使用者經驗不斷狂亂改變的真實狀況。

目前網路正在醞釀的個人媒體革命,就和當初一九五○年代電視出現時所造成的大眾媒體革命般,影響了二十世紀後半整整五十年。電視是單向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盯著電視螢幕猛看;相反的,網路所造成的個人媒體卻是雙向的,我們不僅可互動,更被期待要互動、要參與。 部落格、討論群組和針對線上文章寫回應,處處都是參與的例子;過往的電視世代,觀眾根本很難參與,而現在則是,觀賞者根本不太可能只當個旁觀者。

部落格只是個人媒體世代的開始而已,往後會有更多快速創新的方式表達社會群體欲望,新形式的群組討論、新聞聚集和新聞接收將會接二連三產生,這就是創造性破壞威力所在,報紙、雜誌、和廣播電視業者將式微,新的挑戰者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地跳出來。大者恆大?不見得。小而創新的個人或新公司也許馬上就會取得領先的地位,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無線通訊技術(無論是Wi-Fi、還是3G,還是更先進的未來技術)已經讓我們處處可上網,上網的環境也不再限於桌上型電腦;加上GPS技術,我們的手機或PDA將讓我們隨時接受到個人式的資訊,或個人地理資訊垃圾(geo-spam)。Google就非常了解這方面的重要性,已經花下重金買了重要應用程式和公司。想知道舊金山哪兒有星巴克(Starbucks)?點幾下手持裝置,馬上就可以顯示出我們所在地附近的星巴克照片、地圖,同時也有星巴克附近的其他商家網站或是廣告出現……。

這些都只是未來網路的冰山一角,無線地理搜尋(geo-search)功能,除了商品、店家或觀光資訊外,更可進一步連結到人際關係。到了一個陌生城市,如果你可以很快的找到你朋友的朋友,或是知道和自己擁有同樣愛好的人會出現在哪兒,不是更棒?

產品和服務將愈來愈不可分,以手機來說,沒有手機,更本沒有無線通訊這件事;但只有手機,沒有服務,手機也無用。洗衣機或汽車,未來我們可能都不用買這些產品,只要在網路上買個人化服務就可以。買洗衣服務,無論到哪兒,都可找到離自己最近的洗衣所在,提供清潔的衣服;買用車服務,無論到世界任何城市,都可因為自己所付出的月租費,而取得最新的汽車。

雖然我們看到現在網路市場上有eBay、Google、雅虎和亞馬遜書店等大公司,但是這些大公司的成就卻因為來自網友的點滴參與而成功,未來我們將不會再看到獨占或寡占的大公司,個人參與最重要,網站失去集體的個人參與,就會消失。

我們再也不是大眾媒體的消費者,相反的,我們將成為媒體的創造者。部落格和維基線上百科已說明了一切,連網路遊戲《第二生命》(Second Life)裡,玩家創造房子、家具,甚至創造品牌……,人人均可在網路上販售東西(有形、無形資產)致富。我們將或多或少成為個人媒體的創造者,也許僅是一個小部落格,或只是將照片放上Flickr等相片網站而已。

有一得必有一失,個人媒體將造成社會或知識上的隔閡。以往大眾媒體可以形塑整體社會經驗,如晚上八點的黃金時段僅能看同樣電視節目的共同經驗,未來這樣的共同價值觀將很難形成,許多人將只選擇自己需要的資訊來看,不免形成相當具有衝突性的世界觀。

沒有共同信念或共同經驗分享的同理心,將是未來社會的不定時炸彈,個人媒體世代將讓我們更形分散。我希望這只是一個過渡階段,一個網路個人媒體世代剛起步的小缺憾;我衷心希望,網路世界的共同價值能盡快出現,畢竟沒有共同意識的社會是不能長存的。

==============================================================================

可多人共享、播放的網路電視:PPStream

軟體:PPStream(版本:1.0.4.520)
類別:網路多媒體
性質:Freeware(1.3 M)

【編輯/不來恩】

看電視一定要坐在客廳跟大家一起搶遙控器?誰說除了三台、第四台,不能再看更多台?是否早已厭倦台灣千篇一律的跟風節目?現在,有了PPStream新一代P2P網路電視,就可讓你免費享受一堆精彩的節目內容,就算凌晨三四點的午夜,也不用怕找不到好看的電視節目唷!

PPStream是一種以P2P共享機制建立的影音播放平台,有別於一般單向的網路電視總是受限於頻寬與機器的負荷,當收看的人越多時,網路頻寬與伺服器等的需求量就越大,如果遇到如世界盃足球賽這樣的體育盛事,同時觀看的人數可能數萬、數十萬,若要應付如此龐大的頻寬需求,可能不是一般網路公司或個人的人頻寬可以承受。

然而PPStream使用圖特的P2P-Streaming技術,透過P2P多人共享的機制,讓看過的人也可將影音內容分享給其他尚未看過的電腦,結合全世界電腦的頻寬與運算能力,讓更多人可以同時欣賞到精彩的節目內容。

PPStream除了有一般的播放器可供安裝、播放,還提供了網頁安裝外掛包,讓大家可以在自己的網頁、BLOG上安插PPStream播放器,讓網友能直接再往站上欣賞節目內容。此外,安裝好的PPStream播放軟體,還可支援更換佈景主題、安插QQ即時通訊軟體的表情符號,更提供了專屬的錄影工具,實在相當方便。

主要頻道:
CCTV、鳳凰衛視、廣州影視、緯來體育、東風亞洲台、中天綜合台、HBO家庭電影院、衛視電影台、東森電影台、緯來日劇台、Channel V、中天娛樂台、國家地理頻道、緯來育樂台、山東體育台、湖北體育台…

(以上節目頻道以該軟體首頁公佈為主)


下載:
http://toget.pchome.com.tw/intro/network_multimedia/25046.html
對這個軟體有意見/疑問想提出來?請來toget討論區發表~
http://toget.pchome.com.tw/BBS/index2nd.php?cl1st=network&cl2nd=network_multimedia


==============================================================================

越多人看越順暢的網路電視:PPLive

軟體:PPLive(版本:1.2.35)
類別:網路多媒體
性質:Freeware(1 M)

【編輯/不來恩】

PPLive跟時下流行的各種P2P網路電視一樣,都是基於P2P共享機制所建立的影音播放平台,跟一般BT或eMule分享軟體一樣,同時線上觀看PPLive的人數越多,由於每個人都個別貢獻一部份頻寬,所以人數越多欣賞節目的流暢度就越好。

用PPLive來收看網路電視節目其實相當簡單,只要開啟軟體主畫面,再從右邊的「頻道清單」中點選你要看的頻道名稱,經過一段時間的預先下載與緩衝,即可馬上欣賞到清晰而已順暢的節目畫面。而支援正體中文、簡體中文、英文、西班牙…等等六國語言的PPLive網路電視直播系統,不館在安裝畫面、設定畫面與播放畫面,看到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中文字,不會有一堆英文或看不懂的簡體字、亂碼,讓大家可以輕鬆播放、挑選喜歡的節目。

PPLive播放視窗中除了內建了數十個熱門頻道與節目清單,還可按一下播放清單右上角的「刷新頻道」按鈕,馬上更新成最新的播放清單,讓你隨時可以跟上目前大家最想看、最多人看的各種頻道內容。此外,還精心製作了十大熱門節目、並提供各式ADSL、作業系統最佳化的調整工具與設定心得,讓大家可以更輕鬆的用網路來看電視。

此外,內建了「區域網路影片共享」功能,大家只要裝了PPLive軟體,便可直接將你的影片分享給其他人看。而貼心的「老闆鍵」功能則可讓大家在一邊上班、一邊看網路電視時,可以在老闆經過時按下快速鍵,馬上將PPLive視窗隱藏起來,避免被老闆罵到臭頭。

PPLive不只可以下載來安裝在電腦上觀看,還可以把他嵌入到你的網頁或BLOG網站中,讓大家可以在你的網站上即時的瀏覽、欣賞各種網路電視頻道。設定方法:參考這裡。


用PPLive看世界盃足球賽:

如何用PPLive收看對岸的世界盃足球轉播呢?開啟PPLive軟體後,按下「檔案」→【打開URL】,並將下面網址貼上,再按下〔確定〕,即可播放即時的世界盃賽事轉播。


下載:
http://toget.pchome.com.tw/intro/network_multimedia/25045.html
對這個軟體有意見/疑問想提出來?請來toget討論區發表~
http://toget.pchome.com.tw/BBS/index2nd.php?cl1st=network&cl2nd=network_multimedia

20060619

娶某前/生子後

要不要來去買樂透呢?

上周去了趙北京
半臨時半計畫性的去跟北京合作廠商喝酒
去了那麼多次
第一次喝
幾年來第一次喝那麼多
掛著回飯店再陪著比我更掛的大陸人聊天

本來找了姚老師來證婚
她又打了電話來拒絕
這就變得不好意思的人是我了
那要找誰呢?
還是就算了吧...
反正..有包紅包的都是證婚人好了...

前一天
半意外半期待性的放棄了去北京的班機
在香港機場過了一夜
shower+snap+breakfast=HK$450
陪著我的PSP
和奇特的一種囚禁的經驗

遊戲看起來行銷挺成功的
只是好像也挺難叫人真的花錢
意思是開一天賠一天的那種最沒無令人接受的情況
另外一邊的同事壓力大的胃出了毛病
我一直在安慰他說
你的壓力不會大過我缺的一千多萬的業積吧

新家慢慢慢慢的成形中
感覺上在組合一個模型似的
四條魚加在一起的節奏
總之就看得出來像是一個家了
然後我繼續煩惱搬家跟不要賣掉現在的房子的問題

同事轉來一個小站對三太子的廣告被人家討論
受不了的心情下在儘可能隱藏身份下
回了一篇文
其實心裏頭還是挺高興的
好像自己的作品被人家看到一樣的爽

昨天去拿到了婚戒
很平實的白金戒上刻著我和她的名字
低調咩?
所以要來面對婚禮上所有的細節
和我那群好朋友的照顧
後者更令我害怕
(你們這群.............)

搞不太清楚老板們在想什麼
不過我自己的計畫已經放了好久了
哪天再想起來好好整理一下吧
該做的還是得做

婚紗拍得挺可愛的
尤其喜歡在花徑開拍的一系列的照片
謝謝阿珠的出借
這裏也有連結可以看哦
怡如&少民的結婚網頁













要不要來去買樂透呢?

20060324

Doing a new job

昨天跟新老板討論明年的計畫
看起來老板比我還沒信心
我想我還是不要表現的比他有信心好了

雷諾塞尼克2.0
02年的深紅色
真的我也只看過綠色跟白色的
沒看到過深紅色的

為什麼我DV轉到電腦的畫質就會很差咧
是USB的問題還是DV的問題
辛苦剪了半天也只能在電腦上勉強看
唉唉
真的得找專業的人來轉帶子嗎?

明年由3月延到5月再延到9月
我們這組人能做的事還越來越少
最後我實在是受不了說了一句
那明年我們第一季還沒什麼事吧
不用花到三個人的人力去忙這些有的沒有的
當然老板們露出了可怕的微笑
其實我在探一下被裁的可能性
尤其是我底下那兩個人
不過看起來應該都沒有危險吧

雙電動天窗
倒車雷達
恆溫空調
行車電腦
後座可拆解
18處置物空間
4個還6個安全氣囊

接了這款遊戲其實是很無趣的
沒什麼人玩
大家也沒什麼信心
產品又一天到晚出問題
給了一個評估報告
好像也沒什麼用
看起來又很像會容易賺錢的樣子
老板一直覺得

小小試開了一圈
感覺還不錯
就是很家庭的車
上了80以後
會真的沒感覺到100
2.0的車還是有差
變速箱還是得習慣一下歐系車
網路上有這麼一句
自排的模樣手排的靈魂

無聊到在網路上跟人討論政治的問題
還真的挺無聊的
要不是因為還算是認識的人
真的寫到發了一會呆驚覺我在幹嘛

好像又有案子找上門
也不知道接不接得到
趕快接一接吧
想多賺點錢
怎麼錢永遠不夠花的樣子

打了電話給車主
約了在原廠檢查
如果都OK就買了吧
錢存著不花也不知道在幹嘛
有錢就會一直想花錢
所以倒不如就花掉吧..
花掉吧..
花掉吧..

About the news of my high school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2970602.shtml

如果我是那個學生
我大概早就從101跳下去不知幾百次了

我在建中四年
這四年是我人生很重要的四年
如果算是啟蒙的話
我才開始思考屬於我自己的人生

高一的導師說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一個家長來問說..
為什麼我兒子都是最後一名
我兒子國中時也是校長獎第一名的
我高一的導師回答他
我們全班都是校長獎第一名

高一時原本一起玩耍的同學
因為第一次月考他倒數第一我倒數第二
決心念三天書
然後他擠到了前十名
我還是倒數第二
(很奇怪的是倒數第一會換人
?我這個倒數第二的都沒換過)
我就決定了我不可能在這個怪物充斥的學校中
在學科上有什麼比得過人家的地方
所以我在混建青社,戲劇社,班聯會
我遇到了幾個很重要的老師
國學社的辛意雲
戲劇社的黃禹銘
以及建青社一堆怪怪的學長..
比較有名的有王文華,馬世芳..

我如果那麼認真
自我要求那麼高
那樣的正面接受挑戰
我不太可能活下來吧..我想

我看了報載的他的遺書
也許高中的我也只能寫那樣的東西
我並沒有反對他的行為
至少我信仰著這個教條:
我們沒法決定自己生的地方與時間
但至少死的時候可以吧
(辛老師看了應該會有一大段以儒家出發的正面價值論述吧...)

我在高中學到的獨立自主
是由自殺這件事的思考開始的
當我意識到我可以是我自己生命的主人時
(僅只是"可以"而不會是絕對)
我開始了追求自己獨立的過程
然後才有了自己的認知
一點點自覺
自信和自傲

認真與自我要求
面對挑戰或是忍受壓力
都只是一個價值面向下的結果
我與那個同學的不同在於
我慶幸我很早就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價值
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必須面對一種觀念
所以..現在的我也是這樣
所謂成就的高度
取決於對自己價值體系的建立
而不是乖乖的面對挑戰而已
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
也浪費自己的精力
愚公移山是真的笨
別以為用時間來換是聰明的
人生而有涯啊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這也僅只是一種價值罷了

Re-Begin

喔~
一切再重來? 也許成功不會來? 至少希望站在你身邊
過去的輝煌? 暫時徹底忘掉吧? 先不去想過去的美好
不要疑惑而停下來? 不要失敗而停下來
上帝會牽著你的手? 只要你勇敢往前走

要去一家新的公司上班
好像都是星期五離職星期一報到那樣子趕
其實還不是不去爭取讓自己休息一下子的問題
只是不想橫生技節
或是讓自己休息後懶下去

躲在家裡頭? 一碗飯都吃不完? 當心愛的人不再敲門
把所有眼淚? 徹底讓它哭出來? 愛情的代價讓你失落
但你會看得更清楚? 而你會變得更明白
為愛付出的過程? 會讓你堅強而偉大

新的公司老闆打給原來公司的老闆
請他們放人讓我過去
一聽到時心裏在想
更我有這麼偉大嗎?
這次的異動我自己的評估
一直是推力大於拉力
在一家莫名奇妙的公司找不到忠誠感時
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待下去
如果老板向來喜歡先打你再撫你的遊戲規則
在我找得到其他工作的情況下
我可以不跟他玩吧
真的..從哪學來的厚黑學啊...
以為全世界人都是白痴嗎?
以為權力關係就一定是他在決定的嗎?
我沒法革命..我也不想破壞他賺錢的生意...
但我可以不幫他賺錢吧..
或者..我可以離開一個其實待得更舒服的環境
給自己更有意義的挑戰吧


遇到大問題? 朋友跑掉一大半? 電話怎麼打都打不通
所謂的友情? 為如此不堪一擊? 自私占據每個人的心
我們要懂得去寬容? 我們要懂得去原諒
脫下驕傲的外衣? 讓他們知道沒關係

我想我還是驕傲的
回到那個之前談的忠誠心的問題
其實要我賣命是很簡單的
遇到像劉邦劉備那種
就很好搞定我
我想我很難跟項羽曹操那種雄才大略的人底下工作吧
除非還真的強到一種我崇拜的地步
一個朋友剛被老板解雇
老板還打電話告知諸廠商朋友
我想這還真的太絕了
她也是驕傲的人吧我想
我跟她說在兩個前提下我還真不怕我被fire
一個是存款
不用太多...夠活幾個月就可以了
一個是專業的能力
其實還真不怕找不到工作
無論是不是有多少的壓力要過
活著本來就是這樣啊

太多不如意? 像是大石頭? 強壓在心頭
我們的肩膀? 莫名的重擔? 一度想放棄
但是一放棄? 什麼都沒有?
人生不就是這樣


是啊...我希望我幸福的日子不會因為去了一家新公司而大幅的改變
不過我也希望我可以得到比我目前更好的生活
在別人支持下完成規劃的東西是會很有成就感的
而我的確是需要一個舞台讓我完成夢想
然後肯定自己的能力

這首歌給我的一些朋友
他們被逼離職後心情也許真的不是那麼好
加油

No fear?

前一陣子腦海中一直在唱一條很老很老的歌: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如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也不是那麼有感觸
不過心裏倒是有類似的感覺
一種很想完全不管的逃避心態
(雙魚座的個性還是改不掉)
不想管這許多的是是非非

對於老板們
我的態度向來會調整成
無所求故無所懼
當我不求他們施捨給我口飯吃時
我就在想有什麼必要性是我要迎合他們的思想
或者我的反骨就會忍受不住冒了出來

這其實沒什麼對不對的問題
但是碰到很笨的老板時
(最笨的是單純感受到上級的壓力又不去思考
而展現另一種單感的對下施壓)
我還是沒辦法
那麼成熟

莊子在養生主中說: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我還真的沒法達到那樣的境界
把老板們像庖丁解牛那樣子來解
但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所謂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時
我在想的又是回歸到絕聖棄智的純真年代
想所當想說所當說哭所當哭
雖然不是為了追求像竹林七賢那樣子的虛名
但也可以大隱於市吧!

很難..我在做夢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都已經變礦物了
還能繼續胖下去嗎?

你也有一些類似座右銘的東西吧?
像是一些好字眼在鼓勵著自己
有沒有用看個人的境遇
但更常用的是拿來做一些藉口
像是不想把真相說出來時
這些像座右銘的字眼真的還挺好用的
像是我要保護我的家人
或是為國家前途未來努力
或是為了子孫後代打拼
或是不能再怠惰下去之類的

真相是有所求
所以懼怕現在
懼怕未來的不成功
懼怕沒能有好日子過
懼怕會喪失掉現在所擁有的

然後
我最近還會常講著
大不了去巷口的7-11打工
也不會在台北餓死吧

我求啥呢?
我還真難想像(或者說規畫)我40歲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總之
我目前還幸福的日子可以持續過下去
還有熱情可以做戲
白長壽不會消失
以上跟我40歲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還是沒什麼關係
當有人客套的說我會是一個"腳"(台語)時
我還真不知要高興還是難過
對不?
因為我還不知道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腳"咧

人都有偶像的吧
你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學習著你的偶像
不過很現實的問題是我們永遠也沒法成為我們的偶像那樣
也許我也是一些人的偶像
他們也不會變成像我一樣
那我的偶像是?
以前想成為一個學者吧
我的偶像大多是我的老師
但現在不那麼想了
看著他們還是覺得有自己沒法接受的東西
至少在相信獨特性的前提下
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那這是一種信心危機嗎?
對未來的信心危機?

今天跟一個朋友說
別想太多
做了,自然也有什麼會累積下來
我想我也是在跟自己說這句話吧!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支離疏者,頤隱於臍,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而遊於其閒;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之三鍾與十束薪。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總之人生我材必有用吧!
(這還是阿Q式的儒家的想法
和莊子要講的不一樣)


Steamboy


http://www.pandasia.com.tw/steamboy/

導演: 大友克洋 Katsuhiro Otomo
演員: 鈴木杏 Anne Suzuki/小西真奈美 Susumu Terajima

我是狂熱的Akira愛好者
所以我去看了蒸氣男孩
因為大友克洋

電影好看
但沒有像看Akira時那般的震憾
像是宮崎駿故事與架構
乾淨美麗的畫風和天空一直成為重要的元素
如果沒知道是大友克洋的作品
我會以為宮崎駿又有新作了

所以在看了3分鐘後
我決定轉變自己的心情
以看宮崎駿的心情來閱讀
我想心情會好一點

所以當我一邊吃著京華城買來的食物
喝著紅茶調整舒服的坐姿時
我沒什麼罪惡感

對著大砲巨艦主義的莫名偏好
我著實喜歡著片中那一堆機械兵或是戰車戰艦
尤其是機械式的大門
那種從小時候喜歡合金獸合體的感覺又出來了
一樣荒謬式戰爭的反戰意念
和異想天開但又讓你覺得合理的道具

但是我還是搞不懂為什麼他祖父和父親在爭執什麼

片末預告了下一集
從英國的史蒂文生到美國愛迪生
這部片是要完全的把科學工業時代的發明家全部搞完囉?

我本來以為我又會看不懂這部片子
Akira我就有點看不太懂
(尤其是漫畫版..電影還OK)
但我在這部片子中沒看到更深層的意念

奇怪
為什麼這兩個的人的作品會有這麼大的相同
Akira和天空之城完全不同啊~

我還是喜歡Akira

[@more@]

Closer

http://www.bvi.com.tw/closer/

導演:麥可尼可拉斯 Mike Nichols
演員:娜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
裘德洛 Jude Law
茱莉亞羅勃茲 Julia Roberts
克萊夫歐文 Clive Owen

星期二的晚上
奇妙公司的尾牙後
喝了六七杯小杯的好酒不見
開著一位金主900多萬的benz車回來公司
小心翼翼的感覺還留在身上
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開著小燈
選擇看了從BT上捉下來的closer
然後看著內湖的夜景
聽著陳綺貞的音樂

為什麼茱莉亞羅伯茲是個很好的女演員
因為我看到那太多一點點就太多的表情與姿態
然後我一直在想著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生活
那種表情與姿態
被人喜歡的被人討厭的
被人察覺的和成功欺騙的
最後誠實不斷的成為一個有趣的議題
我們知道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我的電腦多工的做著超乎他能力範圍的事情
看完closer後放陳綺貞的音樂
燒著DVD
BT還在捉東西
把blog的網頁打開來
登入MSN期待誰會發現我還在線上
用最簡單的記事本打這篇文字

英國腔還是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故事雖然芭樂可是中國那邊的人翻得很用心
一些雙關語還會有註譯
精簡的文字對話是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
眼睛盯著螢幕深怕漏了什麼
不喜歡那種妒意充斥
卻深深的無法自拔
還有那香煙成為一個電影中的象徵物
煙商一定有贊助

房子的事情好像可以搞定
這最後是屬於誰的選擇?
誰住進來?
好笑的是開著比我房子貴一倍的車子在路上時
我的不安比買房子還大

我一直很喜歡肖像
拍別人的表情好像在表達一個故事
所以劇中的Anna就是在這個肖像的故事背後
展開了一段她自己的冒險
然後想起了大學時期很愛的拍照
那些人的名字我想我不會記得
但我會記得他們臉孔表情的故事

晚上1點11分
我決定回家好好洗個澡
再去睡覺
明天還是要上班呢...

Buying a house

要不要買間房呢?

最近一直在煩惱這個問題
對我來說
這不僅只是一個經濟考量的問題
計算著之後可能的收入和即將要付出的金錢
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找了一堆試算的資料
付出去的錢也不會少一點點
依靠著人家算命的結果
來看自己未來的收入
好像也欠缺一點點說服力

想要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地方的念頭
和我一直以來都做那種一個房間的戲有關吧
我所想像的畫面也都是那種
一張床 一張坐在地上的桌子 幾個櫃子
一齣齣的演下來
彷彿這才會是個我能掌握的空間感
其他的
我不知道了

對於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
我所想望的和我所真實存在的界限
永遠還是那麼清楚的劃在那邊
唯一逃離的出口
這些年來存在在牯嶺街的黑盒子中
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了解或清楚的知道

醒來
面對
決斷
然後
不要後悔
反正大不了發動戰爭後
一切重分配再說

是可以做這樣子的夢吧

Keep walking

我不也是那種很清楚我自己在想什麼的人
所以看來也是沒法去要求別人把事情想得很清楚
那要怎麼才清楚呢?

那天在樓梯間抽煙
想著一個問題
好像我身旁的人都有著人生下來不知道幹什麼的問題
有著一份不怎麼樣的工作
或是就在家裏當米蟲
然後再來呢
對於生活
不管樂觀的人或悲觀的人
總有一股無奈的氣味跑來跑去

我總是習慣跟別人這麼說
你想像你十年後希望過著什麼生活
住什麼房子
吃什麼
開什麼車
很物質的來想這些事情
也許就比較會知道
你接下來要怎麼準備和完成希望的生活

不過這招好像對我或是也對其他人沒什麼用
因為沒人會放棄現在自己平靜的生活
不管這種生活是有賺到錢還是沒有
我們還是想過著"平靜"的生活

所以
人生下來是來幹嘛的呢?
反正就是過完這一輩子吧!

我有想像我要的生活長怎樣
我也很努力的去達到一個也許是還不錯的情況
但總是會有達不到的吧

維持一個人應有的風格
我想是很重要的事情吧
但總還是要去完成別人對你的期待
要乖吶...
好難

be good

8 & 1/2

那天在聽台北之音
(台北之音最近奱成老歌電台了)
聽到了李壽全的八又二分之一
突然一股奇異的情境出現

灰白的牆配上奇怪的塗鴉
身著高中制服的我們
抽著剛成為生命伙伴不久的煙
村上那時一點都不有名
我們看著三島由紀夫可倫坡和弗洛姆馬克思的奇怪組合
那年頭...什麼書都可以成為我們成長的養份

社辦上頭那顆大樹可以是我們秘密基地
跳了出學校的圍牆時想著平克弗洛依德的the wall
"We dont need the education..."
那是個想像都是充滿陽光的日子
連著塞車都是讀著百年孤寂的好時候
明天一點都不遙遠

想像
放縱
以及希望

那天在下著微雨的車內
回著家和剛離開喜歡的女人氣味下
聽著李壽全的八又二分之一

[@more@]

八又二分之一

異鄉的旅店,失眠的清晨,遠方悠悠響起火車的汽笛。
沈寂的冬夜,晚醉乍醒之際,冷月下風鈴聲韻悽悽。
微雨的城市,塞車的黃昏,風裡斷續傳來熟悉的旋律。
搬家的前夕,惆悵的情緒,孤獨翻閱著零散發黃的日記。

擁擠的人群,陌生的少女,似曾相識的面容,拍醒青春的記憶。
動人的電影,暗暗的角落,一個愁悒的女人,眼裡淚光閃爍。
頹喪的日子,午夜的街頭,卡拉 OK 的男人,咽啞的喊著他們的歌。
忙綠的工作,失神的片刻,電話那頭往日的戀人“生日快樂”。
那是九月的午後

作曲:李壽全,? 編曲:陳志遠
監製:李壽全,? 填詞:吳念真

李壽全的八又二分之一/